凤凰新闻社高端新闻人物专访:
如何让中国的扶贫工作走向正轨
——林嘉騋先生访谈录
凤凰新闻社【田长友】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期的林嘉騋先生
2018年3月1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产业扶贫委员会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政府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副会长林嘉騋先生,接受了凤凰新闻社《新闻人物》专访。
记者:马克思在创建共产主义理论时明确指出:“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那么什么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呢?我认为,人民的利益,应该就是让人民群众改变贫困面貌,集体走向富裕的道路。习主席曾经提出: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这充分说明,30%的人富了,不算富;50%的人富了也不算富;只有全体人民都走上富裕的道路,这才算真正达到了富裕的标准。
中国原来有十亿人口的时候,曾经号称有八亿农民。现在有将近十四亿人口,农村常驻人口只有五亿七千万。从人口比例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中国早年有句俗话,叫:“无工不富”,可当今的农业,已经发展成了集约化和立体化的大农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取代了纯粹的牛梨加锄头式的旧农业时代,无工也能走上富裕的道路了。现阶段,除了边远山区的农民因地势和土地面积小,不能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以外,平原地区的农民,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贫困问题。对于边远山区农民的扶贫问题,国家要采取什么样的帮扶政策呢?
林嘉騋先生(右),向凤凰新闻社社长田长友先生(左)赠送自己创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履职风采》一书
林嘉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取得了世界的公认。从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强国,超越日本,跃居了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升。不过,我们应该承认,在人民生活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中西部和内地的差距、沿海开发开放城市和内地的差距、城乡差距等等。
这几年,国家财政每年给国务院扶贫办拨款300亿、400亿,拨款数额逐年增加,足以说明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不断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很明确地说:“就算是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千个亿,对于扶贫问题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中央历届领导,包括我们的习总书记,都强调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参与扶贫工作。“十九”大以后,中央提出,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观念。如何从阶级斗争的领域,走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贫富差距的道路上来。
记者: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过一篇寓言故事,叫《小灰兔和小白兔》。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灰兔和一只小白兔,去帮老山羊收白菜。白菜收完后,老山羊为了答谢它俩,送给它们每人一车白菜作为答谢。小灰兔愉快地收下了白菜,而小白兔则摇摇头说:“您还是送我一些菜籽吧!”于是,老山羊便送给小白兔一包菜籽。小白兔收到菜籽后,便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了白菜籽。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收获了整整一片地的白菜。这时,小灰兔才恍然大悟,要吃的迟早会吃光,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同样,国家在扶贫问题上,是不是也应该借鉴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在扶贫工作上,除了改变农村硬件设施上,比如修路、盖房、改善农村环境之外,还要多给农民指路,在农民的农业生产上,多下功夫,让农民自己通过劳动,用双手创造财富,自己走上富裕道路呢?
还有,全国有2862个县和县级市,2012年,贫困县有590多个。据了解,到现在,贫困县还有390多个。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我国能够脱贫200个县,这个成绩,是相当不错的。那么今后国家在脱贫问题上,还将采取哪些战略和举措呢?
林嘉騋:我们最开始的扶贫工作,是很粗糙的,从中央到地方,扶贫款逐级下拨,基本上是“输血式”的扶贫。我在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上,明确强调,要改变扶贫工作的状态,实现扶贫的两大转移。一是把“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移;二是要从“救灾式”扶贫,向“产业”扶贫转移。要确立精准扶贫的项目,来实现脱贫致富。这个提案,得到了民政部和国务院的认可。国务院扶贫办,同国家各个部委签订了扶贫工作协议,使扶贫工作,从形式化,走向了具体化。
记者:是的,国家在扶贫问题上,每年都会拿出巨额资金,用在扶持三农发展上。可是据我了解,有地方的贪官们,却把眼光盯在这些钱上,出现了贪腐和截留问题。尽管国家加大了打击力度,查获了很多在扶贫款上做文章的贪官。目前扶贫领域作风不实的问题还是不少。比如说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等等。很多地方也做了,但是做得不够好、不到位。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现象。出现了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问题、优亲厚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西省浮山县县长廉海平,带领全县各个部门,研究开发了一套扶贫软件管理系统,用数据管理来实现精准扶贫,能有效地杜绝和抵制各种在扶贫问题上走形式和贪腐现象。这种管理模式,是否能在国家进行推广,以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杜绝扶贫管理上的漏洞呢?
林嘉騋:凡是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我们都要进行借鉴和推广。浮山县用大数据平台来管理和监督扶贫工作,这个项目做得很好。我正在跟出版社联系,准备出版一部书,叫《扶贫经济学》,准备把这个研究成果,收录到该书之中。另外,我还要把这个案列,汇报给国务院扶贫办,建议向全国推广。希望凤凰新闻社和我们合作,一起来做这项工作。下个月,我们要组成考察组,到山西省浮山县进行实地考察。
记者: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开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总书记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高到了全球的高度。并且,习总书记的这一倡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那么,我们现在需要在这方面,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呢?
林嘉騋:我们都知道,贫困县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生态环境都很好,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很丰富。这些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决定要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优势,调动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广泛地深入到这些地区去调研,因地制宜地去制定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规划。比如说,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县很贫困,我们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牵头当红娘,就把重庆市的名豪房地产公司的一位很有开拓精神的董事长,进行了对接。他对文化旅游很感兴趣,便在这里投资了200多个亿,建设了“中国傩城”,搞起了少数民族傩文化开发项目。这个项目建立后,不仅改变了该县的面貌,而且给当地百姓致富,创造了先机。原来农民月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现在提高到了几十倍,甚至达到了上万元。
记者:大家知道,由于农民工涌向城里务工,农民工队伍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是由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却造成了严重的对留守儿童监管、教育等方面不利,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问题。国家积极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国家将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林嘉騋:这个问题,我早就注意过。我曾向各地的县级政府提议,让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兴业办厂,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务工,以缓解城市农民工过剩和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社会性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让农民工有工资,有社保,享天伦之乐。广西的隆安县,在开发区建立兴业园,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把商铺给租户提供两、三年免费使用。这样做,就缓解了农民工无钱租房经商的困惑,能够顺利地脱贫致富。
记者:谢谢林先生,今天的采访既生动,又具有实质性。看来您为中国的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我们期待中国的扶贫事业就此走向更高的领地,在中国经济腾飞的道路上,把脱贫问题彻底解决好,再会!
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工作时期的林嘉騋先生(图一)
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工作时期的林嘉騋先生(图二)
林嘉騋先生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生在一起
林嘉騋先生创作的作品《全国政协委员履职风采》
林嘉騋先生接受凤凰新闻社社长、总编田长友先生采访
采访现场部分领导集体合影
凤凰新闻社【责任编辑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