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活动侧记(一)

添加时间:2023-05-26 10:42:09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活动侧记(一)

                                                    

凤凰新闻社讯【记者 梁军梅】                                                

————————————————————————————————————————————————————

写在文前的话:

凤凰新闻社应邀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活动已经结束,回到家又一场重感冒折腾几日。虽是出访活动已经有所记录,但总还有一些盘亘在心中的思绪,侧面观察到的很多细节,在回国后的休整中,慢慢清晰沉淀,逐渐串联起一个大写的俄罗斯的侧像,不写不快。虽不全面,但或许尚有以孔窥全豹的些许意义吧。

心有所动,笔有所记,诚以所感,呈现于众。

———————————————————————————————————————————————————— 

隔江而望 道阻且长

 

5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凤凰新闻社受俄罗斯老兵协会邀请,参加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活动。

 

5月3日发生的2架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的突发事件,让原本安排的记者团友好访问行程陡增变数。世界的目光关注俄罗斯,关注着阅兵式能否如期举行。经过双方组织者多轮协商沟通,俄罗斯方面的严格审核,这一俄罗斯之行终于落实可以成行。

 

在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我国称为海兰泡)中间,黑龙江穿流而过,一江划两国,成为两国的界河。5月6日正是我国的立夏时分,逐步升高的气温逐渐北移,暮春初夏的热情移到黑河,已经比一般的北方城市晚了差不多一个月,路边、山野渐次开放的花朵,让人恍然重新返回那个刚刚走出的灿烂的春天。这个位于我国东北边陲的城市,独有一种不炫耀的羞涩朴拙的美。天很蓝,消融的冰凌顺江而下,在暮色中,既闪耀着独特的磅礴之力,又让前往俄罗斯的道路增添了几许不确定的因素和焦虑。

 

果然,第二天一早临出发得到消息,因为凌汛的到来,无法实现过江计划,只能等冰排结束。心情瞬间石化。

 

既然无法前行,那就索性坐在江边,静静欣赏吧。冰排自上游而来,如千军万马般,大量的冰凌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相携而来又结伴顺江而去,一时汹涌之势浩浩汤汤无可阻挡。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那里,曾经的中国的海兰泡,今天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如此切近,却又遥不可及。问了当地的人,说这天气,冰凌会消得比较快,时间不会太从长,最晚两天就能过江。




图片1.png

黑河段的黑龙江凌汛,河对岸就是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是啊,毕竟是立夏了,再大的凌汛,随着气温的升高,它还能阻挡多久呢?消融殆尽是必然......

 第三天一早,得到消息,可以过江了!然而,又突然被告知大风禁航。阅兵式的时间在逼近,一切意外的出现,有种老天故意设置障碍考验我们这一行的味道。



出境口岸,一波三折,真实得体验着什么叫路近人远,道阻且长......这个最窄处只有750米的江路,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走完到达目的地的......

 

眼看赴俄之旅受挫,如不能及时过江,就赶不上第二天早上俄罗斯的阅兵式了。社长田长友先生心急如焚,跟黑河市口岸委的姚科长进行了协调。海关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首先安排记者访问团到贵宾室休息,然后迅速研究制定了一条快速通关渠道,为记者访问团优先安排了一条气垫船,凤凰新闻社记者访问团一行,乘坐气垫船过江,登上俄罗斯的土地,开始出访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活动之行!

 

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纪念

 

当世界目光聚焦莫斯科时,在远离莫斯科的远东城市,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人民日常生活是否受到战争的影响?他们对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阅兵活动是怎样的态度,这都是让我想要近距离深入了解和接下来的几天中将得到答案的。

 

乘坐气垫船,在江中乘风破浪中的前进,让刚刚还因重重阻隔无法成行的焦虑、困顿情绪一扫而光。

在各种曲折往复中,前进,是最好的抚慰和激励。

当冲破一切阻碍,踏上眺望了很久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的土地时,深吐了一口气,一切释然。

虽然是风雨交集的天气,但这一切都成为助力此行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到达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对接的接送车辆还没到,我们在离出境口岸不远的一个宾馆门口等车来接。天气阴沉,雨不是很大,裹挟着风,让从南方来的同事,体会到了什么叫西伯利亚地区的冷。一个保安很严肃得从宾馆走出来,对站在廊檐下的我们说了一通俄语,通过翻译,我们知道了他是提醒不得喧哗,但是当看到我们这一众人中几个女同事冷得缩手缩脚时,一下露出笑容,微笑着让翻译告诉我们:女士请进里面避风等候。

 

这是来到俄罗斯土地上第一个严肃与微笑之间极有反差的一个暖意的记忆。只可惜突然发生的交流,往往是回报以微笑。当来不及用相机记录下来的时候,心是最好的记录本。

从来,镜头记下的是瞬间的定格,心灵记录的是瞬间定格背后的流动的情绪和情感。


当宏大主题的主旋律奏响的时候,从街头、从路人、从其它看似不经意的瞬间和人们的脸上,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



图片2.png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少年宫精彩的文艺表演

 

俄罗斯老战士协会秘书长拉丽萨女士带领我们观看了少年宫文艺表演。由于行程紧张,进入少年宫表演大厅时,舞台上表演已经开始,拉丽萨女士不顾70多岁高龄并且腿脚不便的情况,在剧场中摸黑领着我们一个一个找到座位坐下。我们感受着俄罗斯普通民众对待艺术表演的态度。舞剧表现的是二战时期平静的生活被战争碾碎,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革命旗帜号召下,人民浴血奋战。第二部分讲述用生命和鲜血的抗争,换来战争的胜利,和平再次到来的幸福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个表演剧情、表演、舞美、灯光、声乐演唱完美融合,剧场大厅毫无杂音,所有的观众都专注地投入到舞台上的剧情中,情感随着音乐和剧情激烈地跌宕起伏,舞台上下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观众自发的有节奏的节拍也让整个剧情从表演者的表演延宕到整个剧场空间,助推着气氛骤显崇高。当一幕结束,有节奏的掌声总是久久回响在整个大厅。

 

精彩的艺术表演,早已打破语言的障碍,让不懂俄语的我们也深深为之震撼。而会场中来回舞动的两国小国旗让气氛更加高涨激昂。在共同的反抗法西斯战争中结成的情谊显然是打了历史钢印的,共同的精神语言,是跨越时空的存在。

 

在舞剧结束后,所有的演员手臂相搭围成大大的圆圈,诵着悼词,纪念已故的剧团创始人。那种情感让散场的人也久久不愿离去,一起融入这种纪念。

 

那一刻,让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俄罗斯的我 ,看到了今天俄罗斯人对艺术、对历史、对功勋前辈的严肃。

 

那一刻,时空辽阔,爱在回荡......


微信图片_20230526100452.png

布拉戈维申斯克少年宫前表演艺术团创始人雕塑 创始人的雕像似乎望向今天的孩子们


战火再起的今日俄罗斯,他的人民在用艺术表达着自己的精神思想......

 

5月9日上午,列宁广场参加观摩阅兵仪式。

每年的5月9日,是俄罗斯人传统的卫国战争胜利节,全国统一放假一天,各大城市都要举行隆重的阅兵式进行纪念。因为莫斯科无人机袭击事件,距离西欧较近的一些城市出于安全考虑,取消了今年的阅兵式。而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阅兵式还正常举行。


图片3.png 

 

观看阅兵式的人们,很多是带着孩子去的。现在虽是五月,但气温很低,只有零上4度左右,风很大,让人更感觉到阵阵不适宜夏季的寒冷。很多市民抱着、领着孩子们站在观摩队伍中,观看阅兵。激昂的乐曲、雄壮的队伍,穿过天气的阴冷,有一种凝重庄严肃穆的东西在,这或许就是做父母的想让孩子们感受到的......

 

毕竟,战争并不是在以往时间的故事影片中,而是现在,在当下,战火在燃烧!



   冷风吹得人瑟瑟发抖,拿着手机、相机的手,在寒冷中被冻的冰凉。阅兵式队伍中,有很多学生方队。有的方队衣着款式单薄,那些稚嫩的面庞,神情坚毅,丝毫不亚于成人编队的庄严,让人为之震动。


微信图片_20230526100545.png

 

而观摩的孩子,很多年龄还很小,本是天真烂漫年纪,眼神里流出的成熟坚毅的目光,让一切浮华显得虚弱无力。很显然,78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战火重燃的今天来纪念,格外有着特殊的意义!

 

和平从来不会有谁轻易送给你,只有自己经过艰苦的奋斗才会体会到它的得之不易!


图片4.png





微信图片_20230526101131.jpg

 

路边,看到一个老人在寒风中演奏着手风琴乐曲。他通过翻译告诉我们,只是想身体力行传承一种精神和手风琴的演奏。他怕丢失了这种传统的表达。冷风中,老人的脸色已经冻得铁青,他微笑着,投入地演奏着,干枯的手指下传递着内心仍在澎湃激荡的热情。


图片5.png

 

在那一刻,他在寒风中不为谋生的演奏,有了某种抵抗的意义,抵抗的不是前线的炮火,或许是精神的退却。毕竟,他这样的年纪,心中烙印着曾经辉煌时代的记忆。

 

战场上为了战略的胜利可以战术退却。文化上,一旦退却,就是一溃千里。在美西霸权压迫下,个体的抵抗看似单薄微弱,但“坚定”本身的意义是超越时空的。被压迫的国家和人民一旦觉醒,团结起来反抗世界霸权压迫的声音就会由个体的高亢嘶喊,汇聚成时代不可逆的洪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图片6.png 


5月9日胜利节,前苏联的旗帜,替换了俄罗斯的三色旗,在寒风中猎猎招展。

 


我们逛着街边的商场,走进小咖啡店里品尝当地的冰激凌和咖啡。年轻的店主人,是一对小夫妻,美丽的妻子始终微笑着,制作着我们点的冷饮,笨拙的身体很明显已经有了身孕。当我们问起战争对他们的影响,美丽的女店主,用手机翻译软件写下:任何战争都是可怕的,在乌克兰有很多朋友。

 

在那一刻,面对着我们的那张美丽的脸庞,微笑消失,脸上、眼中透出的是隐隐的担心和忧伤......她下意识地轻抚着自己的腹部,脸看向窗外,陷入短暂的沉思......




微信图片_20230526100827.png

  

是的,霸权的侵略从来不曾退去,不是在冒着硝烟的战场上,就是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曾经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倒在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今天的俄罗斯,在冒着炮火的战场上要争回自己的生存发展安全权。而它曾经的兄弟乌克兰,不再相认,被美西霸权胁迫拱火浇油裹挟着,要战至最后一人......

 



5月9日下午,俄罗斯老战士协会为我们一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   

 

在走进餐厅的时候,一些坐在餐厅等着上菜的俄罗斯客人,看到我们进来,热情的打着招呼,挥手致意,让我们这些陌生人,平添一种友善的暖意。我当时不明白,她们怎么如此的热情,是因为看到我们胸前佩戴着纪念二战胜利的丝带徽章吗? 

晚间,我们乘坐火车,去往哈巴罗夫斯克市。他们的火车硬件没有我们国内的动车高铁现代化程度高。可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的火车卧铺,是对面两排,侧面过道还有横着一排。横着的这个位置,在白天是撑起桌子可供对面坐着的人聊天、读书、写东西,晚上可以放下来铺平成了床铺。每个铺位都配有自己的手机充电孔。铺位上都有独立的床单被罩枕巾包。休息时打开,都是崭新的一尘不染的白色床铺用品。让人看着很舒服放心。用完下车前,需要自己把用过的这一套床上用品装起来,乘务员会收走。这样保证了每个上火车的人都是干净的用品。很显然,他们这方面是用心的,懂得乘坐火车的人心理的。



微信图片_20230526100909.png


晚间,我和同事的床铺面对面在邻近卫生间的位置。横向过道的那个铺位是一位俄罗斯女士。晚上难免有人上卫生间来回走动,门有时候关的不那么严实,或者,有的人走过没有关门。风的气流、火车开动的噪音和门来回摆动碰撞发出的声音就会影响靠近位置的人的休息。让我诧异的是,这个紧挨着门的俄罗斯女士,在我醒来的一段时间,我能看到她一会儿就得探着身子伸起手来拉一下门,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安然入睡。半夜她悄悄地起来,坐了一些时候。后来等我再醒来的时候,看见那个铺位已经没人了,那位女士下车了,但一直都没有听到她发出一声的不满和厌烦的抱怨声。


那个夜晚我躺着拿起手机,拍了一张模糊的照片。黑暗的空处,是她躺着的位置。看不清她的脸,但让我记住了她。


车窗外,一夜的行进,晨曦渐渐照射进来,列车还在向东前行......


我们按计划开始循着历史的痕迹,追寻东北抗日联队教导旅的英雄足迹,将在他们休整集训培训成谍战特工骁勇队伍的远东黑水白桦林间与他们相遇。


再远的目的地,行则将至。


下一站,哈巴罗夫斯克市(伯力)。


责任编辑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