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象征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一)
合人情 顺天理 通天道 内含深 哲理强 灵魂见
凤凰新闻社讯【于广胜】
大师于广胜在设计创意中
导语
从表面上看,人们无法想象,筷子的石雕与榕树的组合有什么关联性?又何能乘载“民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这一重大主题?
但是,当您认真读完本文就会深刻的理解,这一组合是前所未有的,更是无可替代的:
将众所周知的古老传说、以不足为奇的石雕工艺、借榕树司空见惯的生理特性、把原本各不相干的事物,用超狙思维①,进行超围度立体化的创意整合,以生成丰富的内涵、鲜明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哲理,并赋予其灵魂。以承载和突显“民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这一庄严神圣的重大主题;还将成为:
“中华民族的象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文化丰碑”、
“举世无双的世界奇景(56棵树融为一体,中心环抱一主题雕塑)——天下第一树”、
“敬献中华祖先留给万代子孙及全人类的礼物”、
“万古长存永载史册的园区项目”、
“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
同时,其独特的创意及深刻的内涵与哲理,远超美国自由女神和法国埃菲尔铁塔等,以举世无双的中华精神符号文化载体,矗立于世界文化与艺术之林。将成为全人类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景观。
图1.“箸榕组合体”《同根箸》正面效果设计草图
一、创意初衷与选题
1.责任使命紧扣时代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奋斗。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我作为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理应尽自己所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因此,我不论在艺术的创作还是创新上,都秉持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时代脉搏。
图1中的筷子石雕与榕树的组合简称为“箸榕组合体”(“箸”为筷子的古称),其主题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是先前本人两幅平面画作(图2)的有机结合、立体呈现,是以石雕与树木组合的形式示人的,融合了两幅画作的内容内涵和精神内核,并进行了再创作。
两幅宣传画组画,先后创作于1999年和2000年,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网、《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集等媒体。
图2-1《团结就是力量》
图2-2《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注:图2中的两幅画,均以本人首创的“无笔点彩画”技法创作完成。
2.充实内涵蕴含哲理
近些年,朋友们看到我的圣人、伟人等肖像画比较多,但同时,我对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具有思想性、哲理性的艺术创作,更是情有独钟。本文通过以古喻今、通过借物喻人,让人们明晰并由衷的认同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合人情、通天理、皆正道。意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观者从内心深层领悟“箸榕组合体”,传递出的深刻内涵与哲理、认同主题导向,以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引发强烈的共鸣。以实现其宣传和教育之作用的更大化、最佳化。
二、以古喻今话情理
1.抽象故事具象呈现
“箸榕组合体”中心石雕,为什么选择十根筷子?唯一的理由是:“有感于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是在用画笔和雕刻刀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视觉化,以创意使深刻的内涵通透化情感化。
2.古老传说哲理深刻
《十根筷子的传说》:
“古老的中华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它象巨大的磁石牵系着炎黄子孙的心,黄皮肤黑眼睛的民族生生不息。
相传,古代有一老者膝下十子,各自独能但相互不睦,教不改。老者忧心忡忡:内患安能御外,内散何以成事!
老者临终思得一法:先取十箸,每子一支,令其折之。十子不解其意,皆轻易折断。复取十箸合为一束,复令十子折之,子均各个竭力而不可斷……”
3.团结统一合情通理
该艺术创作是想通过中国民间这一古老而富有深意的传说,传递出清晰的信息: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不易折断。她启迪中华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紧密团结形成合力才更有力量,才能够压而不垮、折而不断、坚不可催。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族大义为重,倘若我们允许民族大家庭内部的不团结、搞分裂、闹独立,结局就会像各自分离的十根筷子一样,终将一根一根的被外人折断,这是可以预见的必然。这是关系到民族存亡兴衰的大事。
因此,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绝不可能放任或容忍极少数的民族败类,企图“搞分裂、闹独立”的阴谋得逞,对其败类给予旗帜鲜明的反对、打击、严惩,注定是众心所向大势所趋。由此可见,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人情、通天理、皆为人间正道!
重大的主题,通过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直白的故事、十根筷子,即让人们轻松的读懂悟透其深刻的内涵与哲理,这正是以古喻今的意义与魅力所在。
同时,十根筷子为何选做组合体的核心、石雕的造型、唯一,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借物喻人话天理
1.落叶归根铁律天道
落叶归根是常识、是常态,是亘古不变的自然万物之铁律、是天理、是天道。由此引发的思考与结论是:“落叶乃知归根,何况人乎”?
之所以“客居他乡之人,终要回到故土或思念故土”,正合此律、此理、此道。而违背铁律、违背天理、违背天道的逆天者必遭天谴!这正是参透铁律与天道,通过借物喻人,以正其心、其念、其言、其行。这便是“箸榕组合体”中的筷子为什么一定要与树林组合的唯一理由。
2.借榕喻人恰如其分
对于落叶归根这一主题的视觉呈现,对于民族团结这一重大主题的所“借”之物,为什么要选择榕树而非其它呢?
其核心在于,榕树生长的基本规律、独有的生态特性及形态特征;榕树是“永生不死的树木”(下见:2.6.永生不死实至名归)。因此,用来比喻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着实恰如其分、无可替代。
那么,究竟凭什么称榕树是“永生不死的树木”呢?为此,我进行了相关的搜索——“在树木王国中,什么树木永生不死”?结果是并无相关的答案。但据我深入观察和理性思考,榕树应该就是当之无愧的“永生不死的树木”。何以见得?请看我如下分析与解读:
2.1.无土无水发芽生根
众所周知,水和土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两大核心要素(即使有了无土栽培技术,水还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于榕树的生长,有水有土当然很好。但在无水无土连缝隙都没有的巨石头之上,榕树的种子却仍旧可以发芽生根,成长为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大树,且会不断的生长壮大。
那么,榕树的根究竟是生在了哪里?又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呢?
一粒榕树的种子,只要能附着在石头的表面,其胚根从种子里破皮而出到发育成根,完全依靠的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若石头的表面没有缝隙或孔洞,也没能延伸至泥土中,根须会在石头的表面蜿蜒延伸攀爬缠绕;若石头表面有凹陷、有缝隙或孔洞,靠近的根须自然会穿行其中;若根须能延伸至泥土,自然会扎入其中。胚根发育成根并不断的分杈壮大的同时,胚轴和胚芽也已经发育成茎成叶,成长壮大为主干、枝杈和树冠了。主干和枝干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生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有辅助榕树进行呼吸的功能,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榕树生长的同时,自身也逐渐成为了主干的一部分或新的枝干,以助力主干或支撑不断向外延展的枝杈及树冠。
榕树在巨石之上不断壮大成长的同时,无数的树根与气根会在巨石上攀爬缠绕,将石头紧紧的包在榕树之中。海南等热带亚热带省区和国家的“榕包塔”、“塔长树”,树塔浑然一体之现象、之奇观,正是因此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榕树生命力的顽强超越了其它树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借榕树该特性比喻“中华民族绝地求生、顽强不屈的精神”颇感吻合。
2.2.不屈不挠通权达变
由于榕树独有的生态特性,呈现以下三类情况:
其一、树根(主根、侧根、须根,以下统称为根)能呈现出液态水的流动性和固态水的固体性双重性特征。它能随着石头缝隙的宽窄曲直大小空间,决定根延展的走向与形状。首先,根以近似液体水流淌般的特征向前延展,再以水的固体性固定其形状,再向前延展再固定……
其二、在根即没有足够延展的缝隙空间,而又被压在天然的石板、完整的水泥地面或街道的地砖之下,树根普遍会怎样呢?事实上,树根会将石板、水泥地面拱起至崩裂,会将水泥地砖一块块拱起,然后,继续延展壮大。
其三、由于天然石板、完整的水泥地面或地砖的存在,使得榕树枝杈垂下的气根没有机会插入地下泥土中,但又需要吸收地下的水分,结果又会怎样呢?根须会沿着石板、水泥地面的裂缝或地砖间的缝隙,曲折延展壮大。
因此,借榕树该特性,比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通权达变的智慧”颇感吻合。
2.3.盘根错节凝聚向心
榕树主干上长出的一缕缕气根,在向下延伸时都会缠绕在主干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和主干融为一体,使主干更加壮大,呈现出无可分割的凝聚力。
由主干延展四周枝干上,生出的一缕缕气根会向地面延伸下垂,而每一缕气根丝丝白嫩的末梢,全部弯曲并朝向主干方向,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向心力。
这鲜明是,因凝聚力向心力的强大而壮大,因壮大而更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因此,特借榕树该特性,比喻“中华民族同心同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颇感吻合。
2-4.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榕树在生长过程中,会生出很多的侧根侧枝,侧枝上又会不断的生出很多气根,气根向下垂落并将延伸至地面,无论接触地面插入泥土中还是落在石头上,地面以上的气根都会成为树的枝干之一;地表面和地下部分的气根均成为了侧根。如此这般,树的枝干越分越多、越展越长,气根和枝衩也越来越多;同时,侧根越延展越长,须根越来越广,以致榕树有无数根枝干相连、无数条根系接通。实实在在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且独木即可成林。广东新会天马河一小岛上,婆娑的榕叶笼罩着20多亩河面的榕树林,仅为几百年前村民扦插的一棵榕树枝条,就生长成为无数条枝干的,一棵榕树覆盖全岛的奇观。而且,只有榕树才拥有独木成林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因此,特借榕树该特性,比喻“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姐妹,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颇感吻合。
2.5. 有容则融因融而大
两颗完全独立的榕树,只要他们的枝杈相互接触,就可以长为一体,时间久了,根本分辨不出该枝杈源自于哪颗树。不仅枝杈如此,两棵树地表和地下的根也如此;如果两棵树的主干相距很近,随着时间的推进,气根的不断生出和相互缠绕与壮大,两棵树必然合为一棵树。当然,如果是几颗、几十颗,甚至更多棵榕树相互靠近,就必然会连接成一片,成为根脉相连的一棵树。
因此,特借榕树该特性,比喻“中华文明的大格局;中华民族海纳百川般‘容’的胸怀、水乳交融般‘融’的智慧”颇感吻合。
2.6.永生不死实至名归
榕树在老根、老干还没老化且正处于生长旺盛期时,就会被自身生出了无数缕气跟,紧紧的缠绕,成为老根、老干的组成部分并合为一体,使老根、老干更加壮大。同时,又有无数条侧枝上不断生出的气根,再向下垂落延伸至地面成为树的枝干且不断粗壮。可见,如此这般的榕树还有死亡的可能吗?肯定得讲,只要地球生态不发生重大变化,只要没有外力的故意破坏,称“榕树是永生不死的树木”,可谓是实至名归!
因此,特借榕树该特性,比喻“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但仍坚贞卓绝:生生不息”颇感吻合。(待续)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