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三生合一”聚势共赢谋发展 “村民归巢”打造乡村靓丽风景线——宋才发教授带领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团队赴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做调研

添加时间:2023-07-19 19:23:06

“三生合一”聚势共赢谋发展  村民归巢”打造乡村靓丽风景线

——宋才发教授带领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团队赴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做调研

 

凤凰新闻社讯【陈彦艳 郝海燕

 

恼包村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隶属新城区保合少镇,全村959户3100人,由汉、蒙、维、满、回五个民族组成。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恼包”一词源自蒙语“敖包”的音译,意思为“石头堆积的小山”,是古代蒙古族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恼包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由当时来此地垦荒谋生的山西籍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的村落,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近年来,恼包村先后荣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殊荣,并入围“全球最佳旅游乡村”候选名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恒彪当选“2021年度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

20236月7日-8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恼包村深入学习领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人民的殷殷嘱托,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打造北疆乡村靓丽风景线,让乡村“富”了起来,村民“”了来,环境“美”了起来。


图片4.png

 

一、产业有发展,让乡村“富”起来

习近平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靶心。2015年前的恼包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收入微薄。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困扰恼包的一个重要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恼包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恼包村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结合区位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科技农业,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一是打造具有江南园林风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旅游产业。产业园坐落于湖光山色之间,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楼阁林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人,自2019年以来,共接纳游客约2000万人,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村”和旅游打卡地。同时,产业园进驻各色特色小吃,增强了旅游产业的层次化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极大地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二是建立恼包物流园区,发展物流服务业。恼包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引进建呼和浩特市城发(恼包)仓储物流目前园区内已进驻物流及快递企业18家,年货物吞吐量1000余万吨,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对繁荣区域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创设科技农业园,创新农业发展。恼包村结合区位特色,大力发展新型科技农业,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创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新模式,将科技种植与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图片1.png

 

二、生活有希望,让村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是最大的民生。恼包村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奋斗目标,积极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注重培育文化自觉意识、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村民生活有希望,村民留在家门口生产、生活,无需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一是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头等大事。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恼包馨村给了恼包人一座温馨幽美、舒适宜居的理想家园。恼包馨村设计独特、风格卓然花木葱茏、亭台错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水、电、气、暖、网配套完善。二是培育文化自觉意识,凝练恼包精神情怀。恼包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乡土人文情怀,建有文化大院、村史馆、民俗馆、草原书屋。通过展览、讲解、阅读和相关主题活动,助力恼包精神凝心聚力、代代相传。三是着眼村民实际需求,推进高质量公共服务。恼包村养老院、幼儿园、文体活动中心、医疗卫生室、便民超市一应俱全,为村民提供着均等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村民真正过上了住有宜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康养、学有优教的美好新生活乡村真正成为村民留下来、守得住的家园


图片2.png

 

三、生态有活力,让环境“美”起来

人与自然是一种天人合一、互利共赢的共同体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恼包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营造健康美丽的乡村生态环境。一是利用再生建筑废弃物,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村集体筹集投入绿化资金3800万元,利用村内建筑工程产生的渣士堆积生态山体,外购优质土壤作为山体覆盖土,种植苗木20万株,權木30万株,绿化覆盖率70%,美化了住宅区生态环境。生态山体有效防挡了来自村北方G6高速路的躁音和风沙侵蚀,为村民营造了一个静谧美好的生活空间,已经成为恼包村重要的环境屏障。二是因势利导,发展低碳经济,助力绿色发展。恼包村地处水源保护区,诸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恼包村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动低碳经济。譬如,恼包村现有生态旅游、科技农业正是水源保护区内绿色产业的代表;村内正在建设的生态公园项目是生态修复性工程,建成后的公园山水相连,植被茂密,将极大地提升和带动大青山前坡生态环境质量和恼包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恼包村将撂荒几十年的土地变废为宝,大兴生态农业,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所导致的生态问题,强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如今,恼包村已经完成破茧成蝶后的惊艳蜕变,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并入围“全球最佳旅游乡村”候选名单。


图片3.png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