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1977年,陈永贵叮嘱邓小平,邓公反问1个问题,让他哑口无言

添加时间:2023-01-27 11:12:15

1977年,陈永贵叮嘱邓小平,邓公反问1个问题,让他哑口无言


凤凰新闻社讯      来源:时楼台月



关注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公正式复出,可以说这是一次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然而,就在此次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竟直接改变了一个人的政治命运。这个人便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


陈永贵是山西昔阳人,出身贫苦,是一名抗战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当选为故乡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发展生产,使原本贫困的大寨,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粮食生产大村。大寨的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一时间,也使得陈永贵的名声大噪。


由于工作出色,在此后的八年时间里,陈永贵接连被提拔,从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一路升到了地委书记。1975年,在周总理的大力推荐下,陈永贵又被任命为副总理,从此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然而,仅仅五年后,陈永贵却主动提出辞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微信图片_20230127110846.jpg


事情还是要从十届三中全会说起,这天在会议的间隙,陈永贵主动找到了邓公,严肃的说道:“小平同志,你能回来真是不容易啊,这次你可要好好工作,不要再犯错误,要严格执行毛主席的指示。”


邓公闻听此言,不慌不忙的将陈永贵叫到一旁的休息室,对他说道:“永贵同志,你对毛主席的著作学习的很透彻,我在这方面还不如你,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毛主席所倡导的思想路线里面,哪一条最为重要?”



陈永贵听到这话,愣住了,他绞尽脑汁的思考着,希望能找到答案,但却一无所获,最终,他只得摇摇头,用浓厚的山西口音说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我实在是不清楚。”


邓公微微一笑,缓缓的说道:“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实事求是。”陈永贵一听这话,急忙点头:“对对,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微信图片_20230127110854.jpg


邓公的语气突然变的严肃起来:“然而,就是这最根本的一条,很多人并没有弄懂,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人高喊着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但是他们真正掌握了毛主席的思想了吗?我看未必!毛主席的思想要想完全的领悟、掌握,并不是靠一两句话和语录就能解决的!”


邓公的这番话让陈永贵十分惊讶,他难以理解这番话的意思,只好有气无力的说:“我明白”。而邓公的这番话其实也在说明一个道理,只生搬硬套语录而不会思考的人,是掌握不了毛主席的思想精髓的,而这类人恰恰包括陈永贵。


对于邓公的这番话,陈永贵并没有弄明白,他并不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他恰恰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在此后两年半的时间,陈永贵毫无建树,也没什么变化,但他却终于明白,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


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一些领导同志相继辞去职务,陈永贵意识到自己也该走了,应当急流勇退,但却有些纠结。最终,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决定辞职。


下定决心的陈永贵,让自己的大儿子代笔,写了一封辞职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大体意思是自己没有文化,难以胜任副总理职务,请求批准自己辞职云云。1980年8月,在一次全国人大的会议上,陈永贵公开提出了辞职要求,卸任副总理。


陈永贵原本想辞职后回老家继续当农民,过平淡的生活。但组织上考虑他年事已高,回乡参加生产多有不便,安排他继续留在北京,为了照顾他,还将他的妻子和孩子调来了北京,并在北京落了会。对于组织的照顾,陈永贵很是感激。


陈永贵在赋闲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自己应当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便向组织上提出请求,希望能安排工作。考虑到陈永贵熟悉农业,组织上将其安排到北京郊外一个农场当了顾问。陈永贵对这个工作很满意,经常去农场,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指导农场生产。


1986年,陈永贵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十分感激邓公当年对他的提醒和照顾。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