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婷: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凤凰新闻社讯
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生 何洁婷
有人曾调侃说:“考研只有考上那一刻是开心的”,我的感受也是如此。考上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之后,我内心更多的是感到迷茫和无助,在学术的大门外苦苦摸索,就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着力点。非常感谢法学院开设《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让我遇到了学术道路上的人生导师,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宋才发教授。宋老师帮助在黑暗中摸索的我找到了方向和道路,引领我轻轻地敲开了学术这扇大门。在宋才发老师的指引下,初步领略学术的魅力,欣赏到学术道路上独一无二的景致,开始自己新的探索和学习过程。
一、具备理性、创新的学术品格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非常敬佩宋才发老师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发表一篇又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在教育领域桃李满天下,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70多岁依旧身体健朗,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声情并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讲到激情之处还会拍案而起,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宋老师能做到连续3个多小时站立不间断地脱稿讲课,这也是让我非常敬佩的一点,我曾试问自己:不说脱稿讲课就单凭连续站立3个多小时,我能否做到?答案是不一定。在听宋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学术到底是什么?学术要怎么做?做学术需要什么样的品格?但是一直没有寻找到应有的答案。宋才发老师在授课时指出,学术研究不同于知识普及和一般的大学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追求的是创新知识,即要讲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言的东西。即是说,要讲出别人不能讲的、不会讲的、没有讲过的东西。宋才发老师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倾囊相授。譬如,他结合自己1980年为了完成学士学位论文,只身一人前往湖北省广济县调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志气和习惯最终决定人的未来。我开始认识到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要有志气,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就要踏实地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自己更要努力去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只要努力了,是能够做到的。做学术研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随时发现新的素材、新的观点,就要有随时记录下来的习惯,有时写作的灵感就是突然产生的,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记性好不如烂笔头”;阅读文献著作随时标注的习惯,不能够抱着阅读之后“忘了就忘了”的态度,要养成看书学习“抓铁留痕”的习惯。
做学术研究应当具备理性、自由和创新的品格。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我们的理性精神,使得每个硕士研究生始终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学习。要求知好问、寻根问底,要有质疑精神,培养自己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现实教育是存在一些弊端的,就我自己切身体会而言,因为要小考、中考和高考,老师所教给我们的是如何把题做好,如何能拿高分顺利通过考试。我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更多的是应试技巧或者应试方法,寻找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学术研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研究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是五花八门的。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就必须转变现有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盲从,不惟书、不惟上,做到实事求是。宋才发老师告诉我们,学术原创必须扎根理念层的沃土之中,学术原创活动就是以理念层的创造带动结构层,进而影响质料层的知识创新过程。学术研究拒绝平庸,反对急功近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须具有创造力,具有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学术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要经过量的不断积累过程,最终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我们可以从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养分,通过学习前人的理论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理论创新。
二、学会“读书”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再是从书本和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学来汲取新的知识,读书因此就变得非常重要。研究生阶段的读书与以往的读书存在很大的区别,宋才发老师认为,以往的读书是“拿着口袋装知识”的阶段,有题目、也有答案,我们只要从课本中把答案找出来即可。研究生阶段的读书,就好像是“母鸡带着小鸡”找知识的阶段,有题目但是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需要我们自己通过研究去弄出一个答案。研究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当成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每天都挤出一些时间用来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下去,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宋老师告诉我们,研究生读书切忌急功近利,既读我们认为是“有用”的书,也要读所谓“无用”的书,只有通过广泛地阅读,才能“广采百花酿佳蜜”。研究生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不能毫无目的性,在读书的过程当中,要把“读、问、思、研”结合起来,做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宋老师给我们传授了一套科学的读书方法:一是要学会和掌握精读、泛读、略读和翻读的关系;二是要把广博与精深结合起来,厚积才能薄发;三是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宋老师认为,对什么书都好似读过,在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留下痕迹;读书只读参考书、以题代读、以考代读,这样的读书人就像在生意场上四处点头握手,在饭桌上“广撒名片而没有深交”的人;四是读书人要勤思考、善辨析、学会举一反三。宋老师提倡我们花几个小时把问题搞清楚,比盲目读3天都有效果。听了宋老师传授的读书方法后,我发现自己过去的读书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正在一步步地纠正、调整。
三、做学问要循序渐进日进有功
宋老师教导我们做学问要循序而渐进,不可浮躁、急功近利,学问不可速成,只能功到自然成。做学问的人必须进行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情况的积累、问题的积累,等等,然后才能厚积薄发。这里仅就“资料的积累”而言,宋老师把自己个人的学历资料、读书笔记资料、书稿著作的写作资料等等,用拖成搬到法学院模拟法庭的课堂上与我们进行分享。看到那一摞摞整整齐齐的手写笔记、一排排个人档案和工作档案资料,真是大开眼界、深受震撼、受益匪浅。下课以后我就赶回宿舍,开始把自己个人的资料进行了一个系统地整理,后续寻找资料和利用资料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也要学习宋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整理和积累。宋老师还教导我们,做学问要有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精神,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也不能这山望见那山高、好高骛远。工夫不负有心人,水滴石穿,铁棒可以磨成针。我深知做学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行;也会遇到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和挫折,需要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不断尝试、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收获和成长自己。宋才发老师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法学方法论》的课堂上,我跟随老师的脚步,学习如何科学地读书、如何做学术研究、如何真诚做人。宋老师是一位有情怀、有温度的好老师,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非常幸运能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