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台灣稅改案中,小英與賴神的那些謊言、矛盾與錯誤

添加时间:2017-10-06 16:12:14


台灣稅改案中,小英與賴神的那些謊言、矛盾與錯誤


鳳凰新聞社訊【記者 蘇華/圖】    來源:風傳媒




行政院在與民進黨團舉行「便當會」,稅改案就此大致算是定案了。讓我們看看這個稅改案中,從總統到各級政務官,到底說了多少謊言、有多少矛盾、更有多少錯誤吧。


針對外界質疑稅改案圖利富人一事,蔡英文總統3日有作出回應;她再三強調稅改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台灣的受薪者增加可支配所得,生活會比較有安全感。

她同時表示,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將個人所得稅率調升至45%,但是公司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卻降到17%,導致那些在產業發展中扮演要角的專業人員負擔加重,因此這次稅制改革特別將營所稅由17%上調到20%,比率符合國際情勢,並不會過高,對中小企業和專業人員來說,就可以調降相關稅率,降低他們的負擔。

這些話兼具謊言與錯誤。這次稅改的目的,從當初財政部奉命推動、到之後前行政院長林全的說法,全台都知道,是為了醫治小英總統「心中最大的痛」;小英在去年7月接見市場派人士時,對其提出的內外資不同稅率問題(當時市場派是希望把股利所得抵扣減半恢復百分之百),說出「內外資不同稅是她心中最大的痛,這件事一定要解決」。

因此,稅改的目的從頭到尾就是要改變內外資稅率差距過大問題,與小英現在說的「是希望可以讓台灣的受薪者增加可支配所得,生活會比較有安全感」,完全無關。各種扣除額的提高,是財政部在稅改過程發現股利所得居多數的富人減稅太多,必須給一般民眾也有減稅利益,否則稅改在政治與社會上毫無說服力,必然引發鉅大的反彈,所以才有扣除額的提高。

至於小英總統說國民黨時「把個人稅率提高到45%」,「但公司營所稅卻降到17%」導致專業人員負擔加重,這段話是完全的錯誤。一來,把兩件事混在一起講,降低營所稅是在2010年,目的是「增加企業投資」;綜所稅最高稅率提高到45%,是在2014年,目的是為「健全財政」提出「富人稅」。

二來因為提高稅率到45%而受影響者,是家戶淨所得超過千萬元者,估計大概是1.2萬戶左右。這些人其實有高比例是資本家,較少數才是「在產業發展中扮演要角的專業人員」。小英總統這番話講成似乎45%的稅率對專業人員造成多大的負擔,但事實不是如此。

而對稅改中的減稅利益,一般民眾均分僅得小利,較少數的富人大戶則因股利所得採對其最有利的分離課稅而得大利,這樣必然造成貧富差距再拉大,總統是完全迴避不談。

在便當會後確定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案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稅改是整體稅制的優化方案,絕對沒有劫貧濟富;「少數富人雖然因為股利分離課稅減稅,但如果同時考量營所稅從17%調高為20%,同時取消兩稅合一股利部份扣抵,富人稅改後實際稅率其實反而增加」。這番話其實也是不實在又矛盾。

營所稅是針對企業獲利的課稅,營所稅增加3個百分點,與少數富人的個人綜所稅的大幅減稅(主要來自最高稅率的降低,及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完全是兩回事;而其「富人稅改後實際稅率其實反而增加」,更是錯誤觀念,因為那是兩稅合一的觀念與算法,但事實上全球財稅的潮流早已轉向,沒有人再把股利所得視為「重覆課稅」(營所稅與綜所稅階段都要課徵),其代表的內涵完全不同,因此才會有許多國家取消兩稅合一,即使未取消者亦大幅降低扣抵比例。

更何況,既然稅改也取消兩稅合一,明顯就是不再認同兩稅合一的理念,但行政院仍用兩稅合一的算法,算出「富人稅改後實際稅率其實反而增加」豈不謬哉?這不是自相矛盾又自己打臉嗎?

至於更早前,財政部公布方案時宣稱,稅改可以「縮短貧富差距」,更是「十足真金」的謊言,只要對貧富差距計算方式稍有了解者,都不會講出這種話;因為,最高所得級距的富人得到龐大的減稅利益,最低所得組的窮人則幾乎毫無減稅利益(低所得家庭連繳稅都不必,因此無法從扣除額提高得到減稅利益)。

官方對這次稅改方案也存在一個可笑的矛盾:稅改把營所稅率提高3個百分點,說詞是過去降稅對提振投資沒有明顯效益;但卻幫富人大降股利所得稅,說可以藉此增加投資,這之間沒有矛盾存在嗎?

而稅改幫富人降股利所得稅後,政治上考慮又必須提高扣除額為一般民眾減稅,所以就把營所稅提高,讓整體稅收不會減少。但企業才是真是增加GDP、創造就業機會的實體,拿股利所得的富人不是;稅改為讓富人減股利所得稅而加企業稅,政府不覺得矛盾嗎?

民進黨在立法院居多數,為解總統「心中之痛」,稅改必定能順利通過,不可能再作修改調整。我們只能期待蔡政府在行銷稅改時,至少能少說幾句謊言;而且記得馬政府時期降稅措施造成的後果與惡名,那可能是綠營最後終究要承擔的結果。


鳳凰新聞社【責任編輯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