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打着改革之名搞独裁?民进党用三招摧毁台湾民主

添加时间:2018-10-01 22:27:00


打着改革之名搞独裁?民进党用三招摧毁台湾民主


鳳凰新聞社台灣訊【記者 蘇華】



随着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5月上台,我国步入第三次政党轮替,再度写下民主政治的新页,而国人也普遍对蔡政府抱持高度期望。根据TVBS的民调,在蔡总统就职演说之后,有53%的国人表示对她未来的施政有信心,仅21%的人没有;在上任一个月后,也有47%的人满意蔡总统的施政,仅18%的人不满意。


然而两年过去,由于施政上屡发争议,违背大量选前承诺,曾自诩为能点亮台湾,感动无数年轻支持者的那位蔡英文,摇身一变成为青年族群最为反感的政治人物,不仅没有带领国家走在正确的方向,也加剧了社会、族群冲突。也因此,就毫不意外蔡英文的满意度在执政两年之时会崩落至26%,而有高达60%的人不满意。

但即使在各个施政面向都面临到极大的民意反弹,蔡英文却始终抱持着改革必然有阵痛的论调,表示自己虽然孤单,为了改革得罪很多人,但人民终究会肯定她的改革成果。蔡甚至还在民进党全代会上表示自己的改革没有错,现在会困扰,是社会还没有理解到风雨过后,民进党会给下一代更好的未来。

而事关蔡政府期中考的2018地方选举,蔡英文嫡系的民进党祕书长洪耀福更表示,这是改革与反改革力量的战斗,民进党宁愿为了改革失去政权,而不愿因为不改革而没有作为,因为民进党现阶段的使命就是对于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要让民进党完成改革使命,这才是聪明的人民,不能改到一半,就把民进党换下来。

那到底蔡英文和洪耀福口中所谓的“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民众对于蔡政府两年以来的“改革”满意吗?这样的“改革”真的是为了建立富强国家?抑或是为了掩盖执政无能而打击异己来确保政权的遮羞布?


没有人满意的“改革”

作为民进党本次选战的主轴-改革,就洪耀福的说法,是为了建立一个富强国家。然而在TVBS针对蔡政府执政两年的12项施政中,包含长照、年改、国防、党产处理、两岸关系、前瞻、南向、一例一休、政策沟通、经济发展、司法改革和空污改善中,无一满意度超过5成,有11项不满意度高于满意,可以说是内外都遭受空前强大的民意反弹。


长期照顾 年金改革 国防自主 党产处理 两岸关系 前瞻计划 南向政策 一例一休 政策沟通 经济发展 司法改革 空污改善

满意 44% 36% 35% 34% 28% 27% 26% 26% 25% 25% 23% 23%

不满意 37% 50% 40% 46% 59% 48% 45% 62% 64% 67% 59% 68%

民众对蔡英文总统上任两年各项施政满意度比较表(资料来源:TVBS)

 

而即使根据被视为色彩泛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之数据,在其9月份的〈台湾人眼中的蔡英文总统〉调查中,亦指出仅有31.2%人赞同蔡英文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且在十项总统特质中,负面形象居多,有51.9%的人认为她不在意一般平民老百姓的需要、53.5%的人不同意她能为这个国家带来所需要的改变、有56.5%的人不同意她是一个果决且强有力的领袖、57.5%的人不同意她能有效管理和领导政府、56.2%认为她不是一个信守承诺说到做到的人、56.8%的人不同意她用人唯才,总选择适当的人出任内阁部会首长、61.7%的人不同意她是一个能促成政党合作。从此来看,蔡政府的改革举措不仅没有人满意,在执行观感上也相当负面。

蔡政府“改革”只为选举布局

甚者,蔡英文的“改革”招牌,不仅一般民众不支持,更引来不少泛绿阵营的重炮批评,游盈隆便表示,民进党现在已经是执政党,掌握行政和立法大权,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因此在地方选举中,向已经被打趴的国民党来一场改革与反改革对决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而之所以蔡英文现在举着改革大旗,就是因为想替中央执政表现不佳辩护,避免因败选而无法连任。绿营前共主陈水扁更是吐槽蔡的改革成绩激进又躁进,连民进党部分党公职人士都不敢说,是利用地方选举来推销中央执政口号,让人觉得蔡是为了下任总统选举布局。

从游盈隆和陈水扁的观点来看,蔡英文所谓的“改革”,其实就是打着改革之名谋个人选举利益。也因此,即使没有人满意蔡英文的“改革”方向和内容,蔡政府的施政满意度和声望也始终在三成徘徊。然而民进党却仍然抱住所谓的“改革”大旗,将所有反对的声音,无论是国民党、柯文哲、网友、中间和年轻选民等族群,都打为反改革力量。

而眼里只有保住执政,蔡英文主掌之下的民进党,在无法用真改革、政绩来争取民众的支持的情况下,便不惜透过所谓的“改革”,利用国家机器的力量,来破坏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分际,试图控管各式社会组织、削弱在野制衡,甚至想压制我国民主化以来最傲人的政治成就-言论自由,以此来紧抓大权不放。


改革”第一招 控管社会组织

自民主化以后,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控管能力逐步下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也逐渐从上对下的家父长关系,朝平行夥伴关系发展。自然,在民主国家之中,各式社会组织都可能有自身的政治倾向及色彩,而从多元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也有助于社会自由竞争发展。

然而蔡政府上台之后,民进党所谓的改革大旗却率先插入各式社会组织之中,试图反转民主化以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对于社会的控管。举凡试图立高密度管制的宗教团体法、乡镇市长官派,以及目前已通过的农田水利会长官派,都被外界认为是在针对亲蓝社会-基层组织的拔桩之举。

不过就如同前述所说,在自由竞争的民主社会当中,各式组织有自身的政治倾向实属正常,倘若以该组织,或该群体有政治倾向,用公权力、国家机器的力量,强迫性根除这些组织所谓的“政治色彩”,届时则不仅破坏民主化后国家与社会的平衡关系,让国家重新以家父长的姿态君临社会,更可能导致这些社会组织通通服膺于国家,成为当权者巩固权力的工具,这尤其是在政府能恣意派任自己属意的人马更为如此,最终让本应反映社会声音的组织成为政府传令宣达、控管社会的工具。

“改革”第二招 削弱在野制衡

由于民进党在2016年完全执政,国民党自此也首次完全在野,必须重新熟悉过往未曾体会的政治处境,负起少数党制衡执政党的重责。然而民进党不仅藉由“诠释”议事规则,以“一事不二议”来阻止在野党透过程序性障碍阻挡执政党仗人数优势通过议案,在野党关于前瞻预算的释宪案更是被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以一人未参与预算案审议之由给驳回,无疑是夺走了在野党少数能制衡执政党的制度武器。

此外,民进党更藉由高举“转型正义”的大旗,透过党产会、促转会、监察院和司法系统对国民党进行削弱。举凡前阵子的监察院-陈师孟、北检翻旧案追杀马英九,到近日闹得沸沸扬扬,针对特定参选人进行政治操作的东厂-张天钦事件,把本应是促进族群和解、正视历史真相、巩固民主自由的转型正义,摇身一变,成为民进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而在这样已然质变的“转型正义”操作之下,这也直接导致许多时候,在野党对于执政党的监督、制衡,都因此而失焦,让许多政策面的议题,最后都沦于蓝绿之争,使得民进党可以因此安然度过许多争议,为所欲为。


更甚者,民进党除了藉由国家工具斗争在野党,以此来削弱对于执政党的监督和制衡力量外,蔡政府更透过大量酬庸和放宽政务官门槛与名额,实质破坏了我国的文官制度,让本应遵守行政中立、扮演国家运作专业防线的文官体系,也遭受民进党的黑手渗透,听党的指挥。

另一方面,过往扮演制衡执政党最后一道防线的社运组织,也由于过往与民进党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民进党敢于忽视这些团体的声音,将其当作是录音带,因此在蔡政府时期多次的街头运动也始终无法发挥作用,这样的处境甚至还被公视形容是社运寒冬。

总地来说,由于在野党、文官体系和社运组织同时遭到民进党的削弱与控制,因此,蔡英文政府可以说是自民主化以降,最不受监督、制衡的政府。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化,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就毋须意外,过去时常自诩为与人民站在一起的民进党政治人物,每一个都突然变成党的应声虫,坚决捍卫党的意志,将辗压民意和与社会对立作为是累积党内政治资本最快途径,满嘴干话。

“改革”第三招 压制言论自由

在社会组织、在野党、文官体系纷纷无力制衡民进党之后,对于蔡政府来说,挡在她“改革”的康庄大道之前,最芒刺在背,无疑就是来自于普罗大众的言论自由。因为国民党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批评蔡政府,民进党可以高举“转型正义”、“统独议题”,或是将其打为国民党同路人来模糊焦点。然而面对民众直接的不满,民进党就较难藉由这样的操作,来进行防御。

起初,民进党是架起拒马、流刺网、划下史上最大禁制区来阻止普罗大众藉由集会游行来实践的言论自由。然而在引来更大批评之后,民进党转而采取硬的更硬的方式,开始透过司法滥诉,试图借助恐惧来吓阻人民表意自由,诸如在立法院看影片的立委-林俊宪恼羞怒告网友、台北市议员颜若芳利用质询时间上政论节目领通告费怒告网友质疑其诈领议会出席费、屏东县长潘孟安扬言告市议员蒋月惠等等。


事实上,作为公众人物以及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本来就应对言论自由有更高的容忍度,尤其是前述案例之中,许多争议其实是可受公评之事。然而民进党并非采取澄清、解释与民众沟通的软性作法,却反采取法律诉讼,寄望以对诉讼的恐惧来吓阻他们口中所谓不实的“言论”,这无疑是言论自由的一大伤害。

然而面对广大民意反弹,拒马和诉讼只能针对少数参与者,因此已然质变的民主进步党,更将压制言论自由的心思动到立法院身上,民进党立委邱志伟居然提议要以民进党过去最反的社维法,来将那些在“网路”散布“假新闻”的民众关三天。

然而为何仅限定于网路?谁来认定假新闻?且由于社维法赋予行政机关颇大的权限,这是否会跳过司法机关,而实质侵害人民的言论自由?这些问题,对于亟欲抓紧权力的民进党来说,似乎已不再重要。

因为在修社维法引来反对声浪而罢休后,民进党近日居然提议修层级更高的国安法,来防止所谓的“假新闻”,甚至搬出惯用的反中牌,试图以此操作统独意识来暗渡陈仓,将所有反对民进党的言论一概都抹成是中共操作,因此蔡政府就可以为抑制假新闻来“适度”地限制人民言论自由。

因此当言论自由成为制衡、监督民进党最后一道防线的同时,也就不用意外蔡政府会把言论自由当作是妖魔鬼怪、弑父杀母的仇人,无所不用其亟的想要限制人民天赋的权利。这也就不难怪,选前视作威权遗绪的集会游行法,至今仍然未修,并且在多次抗争中还声称社会团体违反这部集游法,以及废除公投审议委员会之后,又透过中选会来“审议”公投,使得独立机关成为政治攻防的场域,实质限制人民直接民主的权利。

总结来说,摧毁一切反对民进党的力量,确保永续执政,便是蔡政府藏在改革背后的真实意图。从人类现代史来看,又有多少政党和团体,是假改革之名来遂行独裁之实,让这些改革最终都沦于当权者打压异己的工具?

我国步入自由化和民主化之后,历经三次政党轮替,民主已然巩固,殊难想像威权体制复辟。然而蔡政府上台之后,由于在野的监督制衡力量空前衰弱,执政党只有党意没有民意地恣意妄为,过去被确立的国家与社会分际开始模糊。


更令人担忧的是,民进党目前不顾一切,只为选举,只为确保执政,打压监督制衡力量的做法,更是将人民福祉置于脑后,全然不顾国家发展。绑桩的前瞻、肆意开出的政策支票、错误的能源政策、国营企业的酬庸人事,都是涉及数以兆计的人民血汗钱。如果放纵民进党长期以降,这必然会将国家陷入不可挽回的困境当中,尤其是我国目前正陷入战略的转折点之中。

民主制度,不仅是政治制度,更需要对应的社会和经济体制支撑,如果没有相称的社会、经济体制,这即很可能置国家于民主逆流之中。而民进党目前的做法,正是在滥用国家力量,将黑手伸入,摧毁支撑我国民主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也因此,2018的选举,确实就如同民进党的思维,是二元对决。然而不同的是,这是一场民主与反民主的对抗,源自在野的普罗大众、各方社会组织,抗衡一个曾自诩民主进步、掌握国家机器、无视人民心声的执政党。


鳳凰新聞社【責任編輯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