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民进党执政加剧台海动荡

添加时间:2021-12-25 10:34:01

E6C536D9-065F-4442-9B33-4855A70785B0.jpeg


一是民进党“劣质”施政引发民怨沸腾。台湾地区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以来,民进党当局始终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逃避政治责任,无力解决“缺水”“缺电”“缺疫苗”等基本民生问题,导致岛内经济陷入失业率攀升、消费力下滑的“内冷”境况。


一方面,民进党“政治防疫”无视民众健康安全。4月底,桃园地区暴发“华航诺富特酒店群聚感染事件”,岛内疫情加速延烧,确诊病例暴增至1.6万余人,确诊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值。在面对新冠疫情肆虐、民众生命健康遭遇到严重威胁的状况下,民进党当局无理蛮拒大陆疫苗,对民间洽购疫苗“自救”做法设置层层关卡,沉迷于如何“让世界看见台湾”的政治把戏,炒作所谓参加世卫大会问题,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7月,立场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的政党认同民调显示,由于抗疫不力,民进党的认同度锐减15%,流失了近300万支持者。


另一方面,贪渎丑闻及桃色纠纷重创政党形象。3月,民进党民代王定宇与民进党发言人颜若芳的桃色丑闻越演越烈,严重冲击民进党“海派”气势。5月,民进党台北市党部前评委召集人赵映光之子赵介佑涉黑案持续发酵,引发民进党“黑道入党”风暴,民进党中常委黄承国、民代陈明文等人均受波及。年底,民进党当局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陈时中在防疫期间违反防疫规定聚餐、喝酒、高歌,引发岛内舆论哗然。


二是“倚美谋独”路线持续深化。其一是拉高“美台”人员互动层级。1月,台“驻美代表”萧美琴参加美国总统就职典礼,进入美国务院与代理亚太助理国务卿金成见面。3月,帕劳总统窜访台湾,美国驻帕劳大使随行。4月,美国前参议员克里斯·多德率“访团”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同行人员包括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詹姆斯·斯坦伯格等人。11月,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柯宁等人分别搭军机窜访台湾,与蔡英文见面。


其二是贴靠美国图谋,构建所谓“民主价值链”。过去一年,民进党竭力融入美国打造的所谓“民主价值观联盟”。7月,民进党当局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对外宣称,将在立陶宛首都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10月,吴钊燮窜访捷克、斯洛伐克,妄称“台湾和欧洲交往的新时代已经到来”。11月,“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运行后,蔡英文又同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国会议员联合访问团见面,称“台湾愿意分享对抗假讯息的经验”“确保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12月,美国主导操办“民主峰会”,民进党当局派政务官及“驻美代表”参会,并积极帮助美国推销所谓“民主价值”。


其三是加大军购力度,幻想以武谋“独”。8月,美国务院正式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40辆M109A6自行榴弹炮和1698套用于升级台湾上一代火炮的精确制导套件。对于拜登政府将台湾打造成“‘遏中’前沿阵地”的做法,民进党甘之如饴,不断鼓吹“美国坚定支持台湾”的论调。10月,蔡英文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证实“有美国军人在台”,声称对美“协防台湾”有信心。


三是肆意干扰破坏两岸关系。民进党当局为推动“两岸脱钩”,借疫情阻挠两岸正常交流,发力钳制两岸交流与合作,加紧操弄“渐进台独”,给两岸关系带来严重危害。3月,民进党“宪改小组”共同召集人姚嘉文公然抛出敏感“制宪”议题,声称基于民进党党章、党纲,“台湾的国名应该改为‘台湾共和国’”。


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民进党当局利用“网军”,操弄“台独”议题,刻意放大台湾艺人社交媒体言论争议,借机激起台湾网民“反中”“仇中”情绪,操弄挑拨两岸网民对立,制造多起两岸网络舆论对抗事件。10月,蔡英文在所谓“双十”讲话中,公然兜售“四个坚持”论调,声称两岸“互不隶属”。11月,民进党当局以清华海峡研究院新竹办公室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为由,停止办公室运作并处罚款。12月,台陆委会为阻挠台湾各界人士参与海峡论坛,公然发出威胁恐吓。民进党破坏两岸交流氛围的做法,招致岛内民众普遍反感。


国民党再起之路依旧坎坷不断


过去一年,国民党主席改选,国民党气势有所抬升,但在民进党强力政治围剿下,仍未摆脱人财两缺、内耗严重、外争不力的困境,年底力推的四项“公投”也因遭到民进党阻击未能获得通过,全党士气由此受到重挫。


一是朱立伦再次当选党主席。9月25日,国民党举行党主席选举。选举结果显示,朱立伦共获得8万5164票,以45.78%的得票率当选新一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上任后,竭力弥合选举造成的党内分裂,试图营造团结气势。在人事安排方面,朱立伦平衡党内各方力量:安排嘉义市长黄敏惠、国民党对外关系协会会长夏立言、国民党青年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胜文担任国民党副主席,设立“国际事务工作小组”和“两岸工作事务小组”,邀请陆委会前副主委林祖嘉等“亲马人士”担任组长,一定程度上缓和党主席选举造成的蓝营内部政治裂隙,为国民党提升战力创造了一定基础。


二是坚定“反独”政治立场。10月,国民党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了第21届第1次“全代会”,会议通过的“国民党政策纲领”明确表示,国民党坚持反对“台独”,将延续过去党章、党纲的基础,包括2005年国共两党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五项愿景,以及马英九执政时的基本方针,推动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展各项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工作,促使两岸关系重返和平繁荣的康庄大道,共同落实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理想。此外,国民党新版“政策纲领”还删除了“不统、不独、不武”等表述。


三是“公投”失利挫伤党内士气。年底,国民党充分进行政治动员,成功罢免民进党力挺的“基进党”民代陈柏惟后,又力争利用“反莱猪进口”“公投绑大选”“珍爱藻礁”“重启核四”等“四大公投”对民进党发起“不信任投票”。在具体策略上,国民党采取“十箭齐发”式动员,安排民代、县市首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中常委”、中央委员、党代表、党中央“公投”宣讲团、“青年民主战队”以及民众团体,在全台22县市的党部举行1218场“公投”宣讲。


对此,民进党火力全开,打着“四个不同意”的旗号发起高强度动员,将“公投”议题扭曲为蓝绿对决,成功唤醒绿营基本盘支持。12月18日,“四大公投”结果出炉,“反莱猪进口”“珍爱藻礁”“重启核四”“公投绑大选”全遭否决,不同意票突破410万张、且多于同意票,投票率则为41.09%。这一结果对国民党的重新崛起无异于迎头重击,蓝营士气亦因此大受影响。


展望2022年,围绕“九合一”选举,岛内蓝绿冲突势必升级,民进党、国民党与新兴政治势力间的矛盾亦会激化,岛内政党格局将迎来新一轮分化组合,台湾政治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出处:两岸视点

责任编辑: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