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台灣人才外流,誰之過?

添加时间:2018-05-23 17:02:17


台灣人才外流,誰之過?


鳳凰新聞社台灣訊【記者 蘇華 /圖】         來源:台商匯




台灣媒體援引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指出,到2021年,台灣人才外流比率將達到世界第一。根據台當局「主計總處」公佈數據,2005年到2015年,十年間台灣人才外流數量從34萬人增至72.4萬人。這幾年問題更加嚴重。外流的人才當中,有72.52%為大專以上學歷,84.69%為青壯年。

他們是島內各界精英,也是消費主力,一出走,連知識與技術也帶走了,對島內經濟和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可想而知。這些台當局看在眼裏也急在心上,只可惜因應得進退失據,讓人直搖頭。


外流出口 不止大陸一個方向

人才出走,肯定與待遇的吸引力直接相關。這些年島內經濟不振,薪資低迷。有年輕人在討論「出走潮」時說,作為青貧族、窮茫族,我們存錢難、生活難,不敢結婚生子,更不敢想以後怎麼反哺年邁父母。如果外面有更好的薪資和機會,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另一方面,島外對台灣人才求賢若渴。比如大陸,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是,某些重點行業的人才,在台灣拿多少新台幣的薪資,到大陸直接換成多少人民幣。台塑集團掌門人王文淵自己爆料說,旗下南亞科及華亞科兩家半導體公司,兩年來跳槽到大陸的就有500名專業人才。除了憂慮,他還抱有一種同情的理解,如果台灣有足夠多機會,「吃得飽為什麼要去大陸?」

對此台當局很少實事求是去反思,反而指責大陸惡意挖角,動輒以「統戰」視之。然而即使沒有這些優惠方案,大陸的薪資與市場前景還是足以吸引人才過去。再說,台灣人才外流,也不是只有大陸一個方向。

新加坡與澳門等地,就拿出高額研究經費,吸引台灣青年學術人才前往,其中南洋理工大學生醫電子研究啟動經費逾3000萬元新台幣,澳門大學教授薪水更是島內高校的4倍。相較之下,台灣的研究經費不僅使用少了彈性,還可能逐年遞減。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劉子銘說,他一周只上2門課,重點時間都放在科研上,這是台灣比不上的。


島內島外 有比較才有鑒別

台當局對島內人才赴大陸格外忌憚,是因為數量龐大影響深遠,卻難以拿出有效應對之策。當局有關部門統計顯示,台灣1100萬勞動力中,有72萬離開台灣謀職,其中超過半數去了大陸。專家說,實際數字更高。

對此扣上「統戰」的帽子,試圖汙名化來處理,並不能掩蓋人才上演「西遊記」背後的主因——市場磁吸和政策誠意。大陸的經濟發展比台灣好,去年大陸的經濟增長率接近7%,遠高於台灣的2.8%。大陸經濟成長更快、市場更大,所以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升遷也比較快。

從最初的台商工業園區到如今的惠台31條,大陸有足夠的政策持續性。前不久31條惠台合作措施,涵蓋台灣民眾關心利益的方方面面。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各地各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各項落實工作,努力把好事辦好,讓台灣同胞切實受益。

反觀島內,大量專業人才出走,引進的卻多是藍領低階外勞,形成人才逆差。當局也多次出招攬才固本。之前當局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試圖吸引外籍專業人士,但效果不彰。為招攬海外科研人才回台發展,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推出「玉山計畫」,科技主管部門推出「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和「哥倫布計畫」。看似紛紛擾擾很熱鬧,但雷聲大雨點小,大家用腳投票,並不十分買賬。

究其原因,薪資不夠,誠意不夠,自然吸引力也不夠。


病根在哪 大家心裏都清楚

說到底,民進黨當局做事,處處政治操作在先,民生發展靠後,導致政策持續性不夠,對人才缺少必要的同情心和理解。

例如,「青年玉山學者」祭出重金招才,但海外青年學者批評,當局不顧實際貼政績,因為能釋放的教職額沒有宣傳的那麼多,再說幾年後恐面臨政黨輪替,「當朝不認前朝的賬」。萬一蕭規曹不隨,政策持續性會大打折扣。

對島內年輕世代來說,迎合民進黨的鼓動起來搞學運很容易,但政治理念是一回事,日常柴米油鹽是另一回事。如果當局連他們希望的「小確幸」都不能提供經濟擔保,夢醒時分一到,西進大陸尋求出路就不是什麼稀罕事。

道理很簡單,鼓動民眾或可收穫選票,要提供有尊嚴的薪資才能留住人才,這是兩碼事。加薪需要做大經濟蛋糕,要發展經濟,首要是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惜台當局胸襟太小。本來兩岸可以實現人才的雙向交流,取長補短。但當局卻採取歧視性就業政策,把來台就讀的優秀陸生拒於門外。兩岸文字語言相同,文化民俗風情相親,加上歷史情懷,台灣對大陸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比照「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的大陸人才延攬法案,連提都沒人提。

問題是發展經濟、落實島內產業結構升級,怎麼能繞開兩岸關係?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台灣產業全球佈局及貿易的重要環節,維持穩定的兩岸關係,更攸關台灣經濟命脈。王文淵前些天接任「工總」理事長時,曾當面向行政主管機構負責人賴清德提出兩岸關係不好的憂思。但直到賴驅車離去,也沒有給他一個說法。

其實跟王文淵一樣,台工商業界從蔡當局上台以來就不斷建言。畢竟事情明擺著,兩岸關係再不改善,不但台灣企業將喪失發展契機,台灣人才的外流也將愈演愈烈。有人說王文淵不懂政治,所以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怕就怕,有人太懂政治,一心操弄民粹議題謀「大位」,踐踏兩岸和平利基,只是苦了台灣!


鳳凰新聞社【責任編輯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