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国防军”会断黄埔魂?国军塑身计划恐引发军官大退潮
鳳凰新聞社台灣訊【記者 蘇華】
国军高阶将领不想成为触动兵力精减的“全军公敌”,但国防部已定二〇二〇年转型,展开总兵力检讨初步讨论作业,待新选出的总统拍板定案。未来会端出曾遭尘封的“勇固案”,还是更为激烈的“国防军”,值得高度关注。
联战转型去年已有脉络可循
国军历经“精实案”、“精进案”、“精粹案”三阶段大裁员。军人年改在二〇一八年七月一日上路,去年底最大服役年限延长两年,明年底刚好届满两年。加上可达九〇%编现比,如启动“塑身计划”与“员额控管”,将面临一波军官大退潮。
先回顾一四年八月,总统蔡英文当时以新境界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身分,发表《国防政策蓝皮书》第六号报告,列出八项军务革新,其中第五项主张:全面检讨战略……确认效益与需求后,“再行推动勇固案”。
勇固案看似首选,只是当初讨论时,小英是基于尊重军事专业立场,同意先行纳入保留弹性,但也提及要在她当选十个月后,视募兵成效再行检讨。
不过,目前已传出国防军的呼声。这是前国防部长汤曜明于〇三年所提出的构想,把陆、海、空军打散,由参谋本部依敌情配置各作战区管制,以强化联战效能。
事实上,国军去年汉光三十四号演习,即把制海、制空、飞弹部队与资通电军兵力,分配四个分区统裁部作战管制,接着是年底联合战备任务月示范观摩,联战转型已有脉络可循。
“支持编成十五万到十七万兵力规模的国防军。”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资源与产业所所长、淡江大学整合战略中心兼任执行长苏紫云阐述,这是依据效率、成本,以及威胁来源、攻守交换比、预算等两条基线计算所得结果。
苏紫云曾参与撰写〇三年民进党政策委员会提出的《台湾兵力规模研究报告》、前总统陈水扁一九九九年提出的《国防白皮书》,以及小英竞选时的《国防政策蓝皮书》。
军队改名挑动敏感的统独神经
“应尊重国民革命军自军政、训政时期发展的历史与精神,同时要顺应宪政和军队国家化,更名为国防军会比较中性,但如何转型是一门艺术。”苏紫云认为,国防军和国民革命军简称都是国军,在不对称作战下,以“塑身”概念推动,“该增的增,该减的减”。
只是改称国防军,被不少战略与军事专家认为是“断开”国军传承与精神,更挑动着极为敏感的统独神经。
“军队结构要随着时代、战争型态与时俱进,只是没有军魂就不用谈了,军队将不知为何而战。”中华战略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军史学会副理事长傅应川对国防军投下反对票。
国军兵力与精简方向对照
国军兵力与精简方向对照
国防部长严德发曾在立法院答询时,曾明确表态“国军不会为台独而战”。傅应川以此主张结构调整不必迁就历史,但精神不可变,国军效忠的是中华民国,国防军恐会进一步造成精神断层。
三军院校整并让传承“被消失”?
另一个老将圈近来私下热烈讨论的,是三军军事院校的“根本”话题,如被整并为国防军官大学,有可能会被操作成“文化大革命”的断根做法,让军校传承“被消失”。
从陆军官校被要求改校歌、八二三炮战成国共内战等争议,黄埔人忧心其来有自。
兵力结构调整涉及敌情威胁、战略目标、有形无形战力,千万不能弄成军人年改、一例一休的翻版,否则立意再良善,都只会搞到军心不稳与“政策开花”。
鳳凰新聞社【責任編輯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