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巡署籌建141艘艦艇護漁 作戰級沱江雙船體巡防艦入列
鳳凰新聞社台灣報道【記者 蘇華】
為因應東海及南海海域執法需要,海巡署向行政院提出「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草案」,規畫從2018年起,10年內籌建各型艦艇共141艘,基於「共通載台」資源共享的概念,除了4000噸的海洋巡防艦與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用同一船艦設計之外,據指出,1000噸級的遠洋漁業巡護艦,海巡署已將海軍曾規畫的大型沱江雙船體巡防艦列入評估船艦的項目中。
對此,海巡署官員表示,目前都還在評估,未來還是要行政院來核定。
2改變讓艦艇可守可攻:
現有船體設計修改,船艦內電力系統並強化為「軍用型」。
知情人士指出,海軍在規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構想時,亦是以「國艦國造、共通載台」概念著手,因此,海巡署從3000噸的高雄艦到2000噸的新北艦的船體,都是海軍參考的對象,這些船艦都是由淡水船舶研發中心所設計,海巡署使用多年都符合效能,只要將海巡署現有船體設計修改,並強化船艦內電力系統為軍規為「軍用型」,就可以成為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不加裝武器系統的船艦,則成為海巡署使用的執法護漁艦。
至於海巡署新建的遠洋漁業巡護使用的1000噸級巡護艦的設計上,據了解,考量遠洋護漁經常要前往南海、東海,甚至南太平洋更遠海域執行任務,海軍「沱江」穿浪型雙船體飛彈巡邏艦,具有船體酬載量大且高速匿蹤的特性,相當符合考量遠洋護漁任務的需求。
以海軍600噸的沱江艦為例,其船體的空間就接近1000噸級的船艦空間,內部更為寬敞,海軍以「迅海二階段計畫」,完成放大版的沱江艦的船體設計,外型雖與現有海軍沱江艦稍為不同,雙船體的特性,其船體噸位可以任務需求不同,從1000噸到2500噸之間進行縮放,其船體空間就是2000噸以上船體的空間。
知情人士指出,穿浪型雙船體比較同級單船體的造價是相差不多,船體皆採模組化設計,以艦尾設平面甲板為例,除了可作為直升機垂直運補區域外,甲板上設置固定物體的硬點,可裝載標準貨櫃進行快速運補任務,讓該型艦無論執行護漁、醫療或人道救援等各項任務,更具彈性與多元運用。
另外,船體設計採模組化,許多的武器系統都可預留空間,萬一發生狀況,「平、戰轉換」快速吊掛武器裝備與系統上去部署,隨時可成為作戰的船艦。
3主因飛彈巡防艦沒採納:
耐波度小、壓縮碼頭空間與岸勤設施。
該名人士指出,穿浪型雙船體已有設計圖之外,主要是製造雙船體的電腦控制雷射切割工作母機,是以採購P-3C反潛機的工業互惠額度向美國洛馬集團購買兩套,這組工作母機是與美國海軍建造LCS瀕海戰鬥艦的設備相同,因此除了沱江艦後續量產會使用,若海巡署採用大型穿浪型雙船體作為遠洋巡護艦,這更能提升國內的造艦工藝。
該名人士指出,海巡署對於穿浪型雙船體耐波度小,超過1000噸以上縱搖會更為明顯,艦上人員需要花相當時間適應,比較不適合風波大的台灣海峽來執行任務,再加上雙船體停靠碼頭時,無法並排,大幅縮減碼頭的使用空間,以及壓縮岸勤設施等缺點也進行評估,也是這些缺點讓海軍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不考慮穿浪型雙船體的主因,但是因海巡署的遠洋護漁的海域經常前往風浪比較平靜的南海或南太平洋,因此讓穿浪型雙船體被海巡署列入評估的目標。
技術數據
排水量 約502噸[1]
空載排水量 約449噸
滿載排水量 約600噸(原型艦)
約675噸(量產型)
全長 60.4公尺(198英尺)(原型艦)[2]
62公尺(203英尺)(量產型)
全寬 14公尺(46英尺)
型深 6公尺(20英尺)
吃水 2.3公尺(7.5英尺)(原型艦) [2]
2.7公尺(8.9英尺)(量產型)
燃料 柴油
動力 4具 瑞典 MSHS Marine Jet Power CSU 850水噴射發動機(6000 kw)
最高速度 41節(76公里每小時) (武器滿載狀態)[a]
30節(56公里每小時)(量產型)
續航距離 2,000海里(3,700公里)(原型艦)[2]
1,800海里(3,300公里)(量產型)
乘員 軍官:7名、士官兵:27名(標準編制),可再加載7名,最多共計41名[2]
艦長少校編階
射控裝置 CS/SPG-6N整合搜索/射控雷達
偵搜系統 可變深度聲納
武器裝備 1門 Otobreda 76公厘快砲
2挺 12.7mm機槍於艦尾甲板
2挺 7.62mmT74機槍船艛前方兩側
4座2聯裝 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4座2聯裝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座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2座 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電子設備 大成戰術數位資訊鏈路
電戰系統 SWR-6電偵系統
12具單裝式T-MASS干擾火箭發射器
鳳凰新聞社【責任編輯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