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军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应对来自日本的350余架飞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及美国陆军、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遭受日本海军轰炸。美军主力舰4艘,重创1艘,炸伤3艘;另外,炸沉、炸伤驱逐舰、巡洋舰等各类辅助舰10余艘,击毁飞机188架,机场全部炸毁,美军官兵死伤4500多名。
这场偷袭成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口中的“奇耻大辱”。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将美国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二战的格局也因此改变。
日本偷袭珍珠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战略选择。外交、军事、情报、贸易……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公众,都在不断追寻日本偷袭的原因:究竟为什么日本要孤注一掷、断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在这场偷袭前后,美国又是如何做出选择与回应?
下面这七本研究著作告诉我们,虽然这场令人措手不及的袭击仅用了90分钟,而这一行动的渊源、谋划过程及后果,却比我们想象的更久。
1.《偷袭珍珠港前的365天》
【日】实松让/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0月
珍珠港事件时期,作者实松让正于华盛顿担任驻美海军助理武官工作,本书根据他当时的亲身经历和日美两国所公布的资料写成。据他描述,提出夏威夷作战设想的是当年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他第一次正式表明这一设想是在1941年1月7日。从1月7日到偷袭珍珠港事件的12月7日,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日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既然美国自开战前一年夏天以来,就掌握了日本的全部外交电报,为什么在遭受袭击时却不堪一击?凡此种种,本书以时间顺序作答,揭示了日本是如何从一开始的即战即和转变为最终的不惜一搏。
2.《袭击珍珠港》
【日】渊田美津雄/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3月
该书与实松让的著作有着相似价值,即当事者自述著作。作者渊田美津雄当时为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空中攻击队总指挥官,正是由他直接指挥日本海军航空兵进行这次袭击,书中展现了珍珠港事件的一手资料。由于并非严谨的史学家考据,全书写法上与小说相类,流畅易读,是了解珍珠港事件及太平洋战争的初级读物。
3.《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
【美】约翰·托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
珍珠港事件发生原因之谜由于主要证据的“失踪”而成为旷世大案,直至今日尚无官方结论。通过收集大量档案,采访当事人,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将事件的幕后搬至台前。“由于日本人的机会主义、失去理智、荣誉、骄傲和担心——和美国的种族歧视、不信任、对东方的无知、刻板、自我正义、荣誉、国家的自豪和担心,以及双方相互之间的误解、语言困难和翻译错误,才使后来打了一场本可不必打的战争。”托兰在他的普利策获奖作品《日本帝国的衰亡》中如此写道。本书依然承袭了这样的观点,或许在这个事件中,美国与日本都没有英雄或坏蛋,而珍珠港事件只是一次对对方估算失误的结果。
4.《从马汉到珍珠港:日本海军与美国》
【日】麻田贞雄/著,新华出版社,2015年5月
本书追溯了“现代海权主义之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对日本作为海权国家崛起的影响,剖析了日本走向与美国冲突道路的根源。麻田贞雄(Sadao Asada)为日本同志社大学外交史荣誉教授、海军史学家、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本书以对马汉海权主义的讨论开篇,麻田一步步解释了日本海军是怎样在马汉思想的影响下将自己视作美国人的假想敌。马汉的“幽灵”时刻盘旋于日本海军领导人周围,致使他们错误地估计美国人的决心及美国与日本的实力对比美国人的决心,准备与美国进行战争。
5.《日本大败局:偷袭珍珠港决策始末》
【美】堀田江理/著,新华出版社,2014年6月
多年来,历史学家在讨论珍珠港事件时,往往忽视了重要的决策问题,为什么日本的军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要将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带入危险?为什么他们从一开始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区别于过去公认的观点,堀田江理认为,日本领导人其实早已认识到发动这场战争将会带来的毁灭的后果,甚至在发动袭击前的几个月里,他们也本可以避免这一对决。堀田江理在本书中重新探讨了日本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重构了我们对太平洋战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