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贤良旺夫盛 淑德家道兴(边集化)

添加时间:2019-03-01 22:58:48

贤良旺夫盛 淑德家道兴


边集化


1551453167(1).jpg


3.jpg


4.jpg


5.jpg

“他好我就好”这句话已经被广告用语赋予了别样的内涵,而还原了她的本意以后我听到最多的是出自魏文亮先生的夫人刘婉华女士之口。当魏先生的艺术成就辉煌,荣誉加身的时候,当人们无法忽略陪伴魏先生一生,默默奉献,相夫教子,治家有方的魏夫人的时候,她的一句“他好我就好”让我们懂得了这位贤良淑德的魏夫人是何等的令人敬佩!

婉华出身书香门第,家道富足,早年生活在天津市中心一栋小洋楼里,三个佣人伺候着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上下学都有汽车接送。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她赶上了新中国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时代女性的思想解放让她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舞蹈事业。她上进心强,每天用于练功的时间总比别人多,功夫好,长相标致,加之聪慧的头脑和不甘落后的性格,很快成为歌舞团的台柱子。光明的前途已然展现在她的面前。

因婉华气质好,口齿伶俐,头脑反应快,被借调到魏先生工作的南开区曲艺团,担任报幕员。工作上的相互接触,艺术上的相互切磋让魏先生深深爱上了这个温文尔雅,多才多艺的小女孩。魏先生的宽厚善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打动了婉华的心,他们恋爱了。

受旧思想的影响,相声演员的地位低,没有人愿意嫁,婉华的父母也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婉华认准了魏先生是个好人,坚定的和他结了婚。婚礼上婉华的父母和家人都没有到场,一个张性相声界老前辈把魏先生叫到跟前说:“你要有思想准备,我看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最多能维持两年,小丫头现在还蒙着呢,等她回过味儿来能跟咱过这苦日子?”魏先生无奈的苦笑了一下,他正愁第四天怎么回门了,婉华的父亲差人来到魏家宣读了邀请函,认下了这个女婿。通情达理的父母给了婉华心灵上的巨大安慰,从此她留在了曲艺团,和魏先生一起开始了她漫长的人生之路。

她原本还可以到部队文工团和河北省歌舞团工作,但为了爱情,为了做好丈夫的贤内助,她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发展机会。天津广播艺术团调她去演电视剧,她因为要照老人孩子,不能长时间离家拍外景,再一次放弃了。留在曲艺团担任三个队的报幕员,也经常外出。为了不让让魏先生为家庭分心,一心一意的搞艺术,她又一次退到幕后,调到单位资料室管理艺术档案。一次又一次能够让自己的艺术之路辉煌的机会她都放弃了,就是为了支持丈夫的相声事业。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她没有丝毫悔意,她说这一辈子做的最成功的事是选择了魏先生,最幸福的事是看到了魏先生的艺术之花盛开。

魏先生家道贫寒,父母早年闯关东,因生活所迫四岁就随师学徒,撂地卖艺。为寻找生路魏先生一家随师父返回天津。新中国的诞生给了老艺人们应有的社会地位,有了展现艺术的舞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让文艺舞台百花齐放,讴歌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正值青壮年的魏先生懂得了艺术不仅仅是混口饭吃的把式,艺术要为人们大众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精神世界的升华,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投身到文艺创作中,不断推出新的作品,尝试新的艺术方式。

婉华管理艺术档案,有机会接触优秀作品,她就潜心学习,回家再传授给丈夫。与知名导演,编剧接触中虚心请教,把创作的智慧分享给丈夫。她还阅读了《资治通鉴》《通史》等很多历史书籍,把历史故事,历史事件讲给丈夫听,她觉得熟通历史才能把传统相声说好。

婉华是见证魏先生新作品出世的第一人。她慧质兰心,艺术感觉好,又注重学习积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新作品总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或是冒儿太大啦,或是语言不够诙谐啦,或是哪里需要增加身段手势啦等等,按照婉华的意见修改后的作品确实精湛了不少,婉华在舞蹈上很有造诣,就教丈夫学习舞蹈动作,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用上。魏先生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生动俏皮的诙谐动作很多出自婉华的指导。

相声《爱与美》和《要条件》都是魏先生和婉华的共同之作,作品中为了学会印度电影《永恒的爱情》主题曲,婉华带着录音机陪丈夫观看十余次电影,先把歌曲录下来,回家再把曲子整理成曲谱,然后标注上中文,让丈夫学唱练习,至今相声《爱与美》还在网络上流行。在民间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要条件》也是婉华和魏先生乘坐公交车时听到两个快要结婚的姑娘的对话萌生的创作想法。为了充实作品内容,婉华陪丈夫各处采访,收集素材,反复推敲。相声《要条件》一和观众见面就好评如潮。一次一个大娘带着自己的儿媳找到他们的住处,激动地说,“我儿媳就是听了《要条件》的相声,就什么条件都不要了”。积极上进的文艺作品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加鼓舞着夫妻二人的创作热情。一个一个的新作品从他们的手里诞生。婉华除了在作品上帮助丈夫,就是魏先生的演出服装和各种配饰都是她亲自挑选或亲手制作的。

文学作品常常把男人比作雄伟的高山,巍然屹立,顶天立地。殊不知男人也有面对困难的脆弱,受到挫折的沮丧,举棋不定的纠结。而婉华宽阔的胸襟,举重若轻的处事态度,来自原生家庭熏陶长足的见识,让魏先生一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走过风雨坎坷仍能一路高歌。

文革开始了,文艺工作者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消息传来,魏先生心中忐忑,全家老的老小的小,到农村怎么养家糊口?回家和婉华一说,未见她有丝毫愁意“人家能干咱就能干,天无绝人之路,再说农村还有新棒子面吃呢”。魏先生的愁苦减了一半。

政策有变,不下农村了要去工厂,工资由105元减到55元。回家和婉华一说,她一听不去农村了更加高兴,根本没把减工资当回事,说“减就减,我过日子细点就行了”。魏先生怕她从小没吃过苦到工厂受不了,她还是高高兴兴的说“没事,别担心,出力长力”。婉华何尝不知道这些变故给这个贫弱的家庭带来的影响。黑夜趁着月光魏先生看见婉华的眼角流出晶莹的泪水。魏先生知道妻子贤惠,再大的困难也不让丈夫担忧,他庆幸自己娶了一位好妻子。

魏先生热爱工作,头脑灵活。可以根据所到之处的劳动模范、先进典型事迹现编现演相声小段,俨然是团里的台柱子。下农村、下工厂、下矿山、下部队都少不了他。家里的老小就交给了婉华,她从来没有怨言。

六十年代中期婉华结婚了,刚怀孕两个月,魏先生就随中央慰问团到云贵川慰问,一走就是半年。婉华除了工作还要在家承担所有的家务,由于劳累过度,在丈夫回来的当天就早产了。二儿子即将临盆也是丈夫把她送到医院,孩子还没出生就去演出了。她做胆摘除手术,两个儿子都在国外,丈夫又在山东演出,她坚持不让丈夫和孩子陪床,自己签了字上了手术台。她一辈子都是把丈夫的事看成大事从未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

一次又有下基层的任务,是一位副市长带领慰问团去山西慰问,解决天津十分紧缺的工业用煤和民用煤问题。团里非常希望魏先生能去,可是魏先生一看孩子还病着,还有老人要照顾,婉华实在顾不过来,就和领导请了假。婉华下班回来看见丈夫还没走,一问情况原来是请假了。急忙说“家里的事你别管,我弄得了,你赶快走,还来得及。魏先生在婉华的催促下,整理行装追赶大部队去了,紧追慢赶比大部队晚到三个小时。还好,没影响演出。领导高兴的说“文亮啊,你有福啊,娶了个好媳妇”。演出中魏先生根据煤矿的先进事迹现编现演相声段子,宣传效果特别好。别的演员累了都可以少演一场休息休息,领导竟然没让魏先生休息一场,一直坚持到慰问结束。原本调往上海的一车皮煤碳临时调转车头开往天津,解决了天津的燃眉之急。

婉华在工厂干一天活回到家就筋疲力尽了,但是她总是笑脸盈盈,不见丝毫的疲惫。老人、孩子、丈夫见到她的笑脸更是乌云散尽一片艳阳。生活虽苦,作为女主人的婉华把家经营的温馨、和谐、幸福。

有一段时间他们只有一间住房,为了让丈夫中午休息好,无论冬夏他都搬个板凳坐在门口看家,阻挡无意来访的客人和打闹的孩子,自己从来没睡过午觉。

每月凭本供应的半斤鸡蛋她从来没吃过一个,紧了大人紧孩子。凭本供应的两毛钱的肉给丈夫包够了饺子,再放上白菜包自己吃的饺子。她恪守着母亲的嘱咐,男人不在家自己不做新饭吃,丈夫出门时间长了自己也不做好饭吃,都要等丈夫回来才改善伙食。

和婉华一起干活的工人师傅们看她工作上吃苦耐劳,重活累活抢着干,可吃的是最差的,每天的午饭就是窝头咸菜,好的时候就是窝头的眼儿里有一撮红糖。工人师傅心疼她,嘱咐她要保重身体,增加点营养。她说“男人工作累得吃好,孩子长身体也得吃好,女人吃点就行啦!”在她的眼里丈夫是天,孩子是地,他们好了她才好。

她住的大杂院里的女人们受她的影响,原本不爱理家的都变的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男人们看到女人的变化高兴之余也勤奋工作积极向上,家家夫妻和睦生活快乐。

由于工作劳累,演出紧张,加上生活拮据营养不足,魏先生得了肺结核病住了院。婉华安顿好老人孩子再跑医院,每次都带着熬好的鸡汤给魏先生增加营养。婉华有个出门戴手表的习惯,一次魏先生看见婉华手腕上的表没有了,他心里已经明白八九分了。他问“你今天怎么没戴表?”婉华说“出门急,忘了”,魏先生说“你是不是把表卖了?”婉华依旧轻松地说“卖了!卖的钱给你增加营养,以后有钱了再买”。魏先生沉默了一会儿,抄起碗筷把鸡腿、鸡汤和着眼泪大口大口的吞进肚子里。他要让婉华看见自己好好吃饭,好好养病,让她放心。婉华安顿好魏先生离开医院,魏先生大滴大滴的泪水烫湿了脸颊。

魏先生的两位师父都没有家,婉华待他们像亲生父亲。还有自己的父母四位老人,到了晚年都需要他们夫妻俩服侍照顾,养老送终。婉华依然没有一点怨言,师傅指着魏先生说“你小子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娶了那么好的媳妇”。魏先生感激婉华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好好工作,多出成绩。他也没有辜负婉华的期望,不管文艺界的形势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创作高雅进步的相声段子回馈社会。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收获了圆满的艺术人生。

母慈子孝,两个儿子都学有所成,积极上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出类拔萃。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是胡同里最上进、学习最好的孩子。她经常和学校老师沟通,找老师给孩子补课,一节课五块钱的辅导费已经很高了,她舍得出。她说“攒钱不如攒知识,钱只要用在学习上就值”。两个孩子都品学兼优考入了重点高中。

大儿子在银行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还破获了一起假港币案件,得到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二儿子也毕业于国外一流大学。婉华也荣获了“天津市模范母亲”的光荣称号,还作为代表在表彰大会上讲了话。

两个孩子在国外定居以后,老两口经常出国去看孩子,魏先生萌生了把相声带出国门的想法。婉华女士更是倾力相助,她开始学习英语,从最基础的二十六个字母学起,现在已经粗通日常英语了,为魏先生在国外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魏先生和婉华女士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活跃在舞台上。党和人民给了这位老艺术家至高无上的荣誉,充分肯定了魏先生一生的艺术贡献。婉华女士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追求,用全部心血支持魏先生的事业。当人们发自内心钦佩她,赞美她的时候,她仍然是那句话“他好我就好”。

人说一个好女人可以影响三代人,婉华女士品行端庄,性格沉稳,聪慧过人,积极进取。上孝长辈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中助丈夫无牵无挂一心致力于相声艺术事业,下教子有方,言传身教培育孩子成长。贤良旺夫盛,淑德家道兴,足以证明女人在家庭中的灵魂作用。她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家庭,和魏先生一样也收获了圆满的人生。

 

鳳凰新聞社【責任編輯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