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飞歌日记》之二十二 作者 李鹏飞(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初四 阴)土法酿酒

添加时间:2022-09-29 09:11:56

《飞歌日记》之二十三


作者 李鹏飞


(2022年9月25日,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三 晴)


土法酿酒

 

     河南老王,本名王金华。62年生,河南三门峡人。个不高,微胖。重感情,讲义气。来东北二十多年了,当年在老家农业科技推广站工作过。当时家乡和台湾搞合作,引进香菇种植技术,学会了香菇等菌类人工培植。王老兄在老家还搞过工程,承包建设维修林区公路。我和王老兄,也是有缘人。他善良正直,看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且为人热情好客,是个热心肠的人。

微信图片_20220929090532.png

他和延边林业有着不解之缘。我从小就是长白山林区出生长大的孩子。而王老兄来东北二十多年,也基本都是生活在长白山林区。他在长白山林区的白石山、露水河、白河、敦化、黄泥河、大兴沟、天桥岭等林业局都工作生活过。而我的老家在黄泥河林业局,我是土生土长的长白山林区人,他工作生活的地方我都去过,都有很多熟悉的朋友。并且我还在天桥岭林业局工作了七年多。提起天桥岭林业局的人和事,就像提起家乡的人和事一样熟悉。我俩虽然没在一起工作共事过,但是我俩都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曾在州府延吉我们集团总部工作的一位领导老兄。我和王老兄的结识,也是通过这位老领导老兄认识的。

 那时,集团总部的这位领导老兄还在家乡担任领导,主管全民创业,重点扶持推广黑木耳等菌类人工种植产业。而王老兄由于当年家乡通过和台湾企业合作学会了菌菇人工培育种植技术,而被这位老领导的家乡聘为菌菇种植技术顾问。在王老兄的指导下,几年下来,黑木耳等菌菇人工种植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黑木耳之乡,带动了林区人的创业转型之路。而王老兄也和当地的领导和林业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好朋友。 而在珲春使王老兄成名的,并不是他的菌菇种植技术,而是他掌握和传承的古法酿酒工艺。提起王老兄,知道他本名的人并不多,而提起高铁站附近胜利村河南烧酒的老王,在珲春当地却没有不知道的。

图片1.png

王老兄的古法酿酒工艺得益于老家当年的传统和习俗。他的老家当年家家都有自己酿酒的风俗。他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在自己家酿酒,耳濡目染,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渐渐地掌握了祖上传下来的传统古法酿酒工艺。 和王老兄刚相识的时候,到乡下农村他居住的家中吃饭喝酒时,酒量还可以的我就感觉到喝着王老兄自己酿的酒的口感就是和别的酒不一样。每次都能喝上个斤八两的,真是越喝越爱喝,越喝越想喝,找到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喝着王老兄酿的酒,就像是喝到了琼浆玉液的感觉,真是一种享受。

当时王老兄说:“像我这种酿酒的方法在东北三省也找不到第二家。”我当时听了,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在我心里还是感觉到王老兄夸下的海口挺大。 可是当我亲眼目睹了王老兄酿酒的全过程时,我才真的是心服口服了。提起王老兄的古法酿酒,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快过年时家家都要蒸馒头一样。那时候的东北,到了农历年底快要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蒸一大缸馒头放在房屋外边的仓房里冻上。而家家户户蒸馒头,没有一家像现在那样用酵母粉发面。而都是用自己家上次蒸馒头发面时留的面头、老肥、也叫面引子发面。而王老兄酿酒用的酒曲也正是和当年自己家蒸馒头一样,是用上次酿酒时留下的酒曲块做曲头,用白面和麦麸子做酒曲。

等酒曲块发酵好了以后打碎粉成面粉状,再和蒸熟的高粱、小麦、大米、玉米、豌豆一起发酵。然后再用自制的木头蒸锅烧制酿酒。而这种传统古法烧制出来的酒,绝对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真正的原汁原味。就是喝多喝醉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也不会头疼,胃也不难受。

微信图片_20220929090532.png

今年的夏秋之季,我亲眼目睹见证并参与了王老兄从白面麦麸制曲、曲块发酵、蒸煮粮食、曲粮发酵、曲粮入锅、木锅烧制出酒的全过程。彻底相信了王老兄所说的他这种传统古法酿酒在东北也找不到第二家的说法是真的。虽然亲眼所见知道了王老兄古法酿酒的全过程,但是对酒曲发酵的时间,粮食蒸煮的熟度,烧制过程中火候的掌握程度等等细节的把握,就全凭王老兄的经验和感觉了。这就让我想起了就像延边朝鲜族辣白菜一样,每家的制作流程大致一样,但每家制作出的辣白菜的口味却又各不相同一样的道理。

由此不但对王老兄所掌握的传统古法酿酒工艺佩服得无体投地,感觉简直可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同时又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制酒文化,不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进而还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河南土法酿酒的王老兄!

啊!河南土法酿酒的王老兄酿制的酒!

只要是喝上一口,就会是人生会喝酒的人的一大幸事就可以成为一生的朋友!

酒无言,人真诚!酒如何?自感受!

2022年9月27日晚22时02分修改于珲春家中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