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爱莲说》新解 文\孙昌喜

添加时间:2023-01-05 14:38:24

《爱莲说》新解


文\孙昌喜


凤凰新闻社讯


图片3.png

图片源于网络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其一篇116字的《爱莲说》冠绝古今,常为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爱莲说》彰显的敦颐公的文采、学识、品德,在下钦佩之至,毫无非议之处。新近复阅此文,忽然觉得千百年来对此文的解读似是而非,与其本意相去甚远。

360百科》对《爱莲说》的解读是: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细读此文,便不难看出以上解读不过是后世所谓正人君子胡乱揣想曲解其意而已。《爱莲说》无疑是表达了周敦颐对“莲”的赞赏、敬佩、深爱,反映了他独到的人生观,他极力称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但决非“将自己比喻为君子。自古以来,花就是女性的代称,常借花朵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爱莲说》莫能例外。文中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足以说明敦颐公对“莲”的敬仰和爱慕之心,并不是指他自己。我认为,在敦颐公的生活中,是有一个貌美如花、心洁似莲,让其心动、刻骨镂心的年轻女子的。此文当是为其心爱之人所作,也间或表明自己为人处世的观点与心迹。

《爱莲说》开宗明义直奔主题,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意思直接当了是说水上陆地的各种草木之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何谓“晋陶渊明独爱菊”?自命“五柳先生”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居住环境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大有夫唱妇随,怡然自乐之风;若有妻妾,自然是“采菊”之欢。而菊生于秋,不与春夏之花争奇斗艳,正是“花之隐逸者也”。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是指后唐唐玄宗宠杨贵妃,诗人李白曾将其喻为牡丹,其植于皇宫内廷,自是花开富贵的国花之谓也;又加唐朝以女性白胖富态为美,自然“世人甚爱牡丹”了。

颐公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专有所指的。他写《爱莲说》时46岁,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所写,正处“四十而不惑”与“五十而知天命”之间,是人生观趋于稳定成熟的时候。宋代文人无论清浊,因其北宋社会大背景所致,北宋名人大多都有狎妓之癖,即使是正人君子也常出入歌楼戏院,以解愁肠寂寞。这个时期正是宋仁宗末年、宋英宗即将继位的改朝换代之际,周敦颐虽有满腹才华却难得大用,与当时的政治混乱、官场腐败格格不入,进歌院戏楼排愁解烦,偶遇一个名中带莲性如青莲的清纯歌女,拨动心弦而有感而发,写就《爱莲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敦颐公熟阴阳、懂太极、知花草、识玄机,岂会以花自喻?

故《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结语,便是敦颐公表明自己对“莲花”深爱,对牡丹“鄙夷”的一种态度。吾以为,《爱莲说》一文敦颐公爱莲情深,但并非将自己比喻为莲花,世人误之深矣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