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琴德雅韵 道古禅心——记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承人古琴艺术家 张金桥

添加时间:2018-05-27 20:00:12


 

琴德雅韵 道古禅心

        

——记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承人古琴艺术家 张金桥

凤凰新闻社【记者 迟雪盟


古琴艺术家 张金桥


张金桥与夫人高笑梅琴箫合奏


讲学中


张金桥夫妇在第二批收徒仪式上与弟子们合影



人间五月,草木秀颀。2018年5月21日,值此日和夏茂之时,黑龙江德韵古琴馆在哈尔滨万达假日酒店举行了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张金桥先生“黑龙江第二批收徒仪式”。

黑龙江日报德韵古琴文化研究院创办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传承人—张金桥先生,潜心研究古琴文化二十余载。在古琴艺术上有着独道的造诣,他不仅是古琴演奏的见习者,并勇敢的担当起北方古琴文化的发展传承的使命和责任。北方古琴文化的推动发展,也正需要这样的才俊。                                             

近年,张金桥先生先后创办“黑龙江德韵古琴馆”、"黑龙江日报德韵古琴文化研究院",并积极推进古琴艺术的社会化鉴赏和文化宣传活动。从“品质生活大讲堂”到“果戈里书店的专题讲座”,再到“哈夏”音乐会”和“哈洽会”的演出,他把古琴带到学校,带上舞台、走入寻常百姓家,举办参与的活动多达三百余场,教出的古琴学

员数千人。

古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被国人推崇为"君子乐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张金桥先生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喜欢音乐,优爱萧,后偶然一次听到古琴曲,被那种如泣如诉直达心底的天籁之音打动,此生便与古琴结缘。那时北方找不到古琴老师。他赴古城扬州,拜师于广陵琴派第十一代传承人、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后收为入门弟子。梅老特别喜欢这个来自北方,勤奋好学,少言寡语、儒雅的青年,对他倍加关爱,寄予厚望。不但授予琴艺、琴德,也把制琴、斫琴技术都传授给他。青年的张金桥特别珍惜与先生学习的机会,发奋刻苦,经常废寝忘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好的悟性还需要勤奋来支撑。每每忆起与梅老学琴的日子,张金桥先生都特别感动,他与恩师的情分,溶于血液,息息相通。以至于梅先生过世,他走不出突如其来的悲痛,那年几次生病入院。如他所说,那种如父如母的爱,和教诲与影响让他受益终生。张金桥先生学成后,放弃了扬州优厚待遇的诱惑,和梅老及师兄们的极力挽留,执意回到家乡。他要把古琴文化带到北方这片“荒芜”的土地,使其生根发芽, 发扬光大他的鸿鹄远志,也得到了梅老的大力支持。

张金桥先生古琴演奏的风格,在于追古探新,秉承了广陵派的传统风格,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又融入自己独道技法,已行成了个人独具的艺术风格。 他对每一首古曲意境的体会理解,非常深入,演奏时发自内心的情感从指尖自然宣泄流淌,那种心灵的漫诉,使自己也融入在美妙的琴曲中。在他的琴曲里,你能清晰的感到风花雪月温婉的柔情 ;小桥流水清幽、涓涓流淌;鸟雀、植物的窃窃私语 ;友人相互衷肠的倾诉;长江大河的一泻千里、自由奔放、大气磅礴的气势……他与生俱来的仙风道骨的气韵与琴人合一的完美演绎,似与古人灵魂的对话,那种穿透时空的空灵,直达心底,引人入胜,使人物我两忘、陶醉在其中。

多年来,张金桥先生在传统文化的侵淫中,性格内敛不炫,谦卑和善,心态平和。如他说,水静则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荣辱不惊,这便是琴人该具备的品行和素养。琴之道,在于传递美好,真善、自然、宽容,反观自我,明心见性,感悟人生的真谛,陶冶人的情操。在繁杂的世界里,当静下心来去演奏或聆听一首古琴曲,人会变得恬淡,心无杂念,古琴曲的抑扬顿挫,幽谷天籁的意境、不染尘埃,让人忘了俗世的喧嚣,超然于物外,世间的百态便都容于心,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人还会有什么烦恼呢,这便是”琴德”,也或许就是世人苦苦追寻的禅境! 人在历经岁月之后,有时忽然感觉灵魂在苏醒,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会不自觉中有寂寞和空虚的感觉,游离的灵魂找不到归处,这时非常需要一种精神、情感寄托,能与灵魂共鸣。“人法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当有一天,你像草一样无争,像鸟那样自由的歌唱,像河流那样自然的流淌与倾诉,你的灵魂就有的放矢了。而古琴曲正是能让你的灵魂回归到自然大自在的状态,给心灵最好的慰抚。琴到深处见的是文化,琴到极致见的是精神修养。所以现在有很多中年人也开始喜欢上古琴的原故。

古琴文化起源南方,盛行于扬州。由于南北文化的差异,在北方了解古琴文化的人并不多,学习者更少。在古琴艺术的传承推广的路上,张金桥先生是一个“孤独先行的勇敢者”,他却走的执着、坚定,如他说:古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追寻几千年古琴发展的轨迹,清淅可见它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古琴是高雅的艺术,最能体现东方艺术之美。是我们民族最直得自豪的文化瑰宝,西方人都望尘莫及,作为炎皇子孙、作为一代琴人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和发扬光大。他由最初一年只收到一个弟子,到现在的桃李芬芳,由习琴人到为人师,一晃两个十年的轮回,岁月在他的面颊留下了些许沧桑,青丝添了白发,不变的是他对古琴文化的执着和努力。每每有人谈起,这些年他在古琴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张金桥先生总是轻描淡说:古琴是一种神奇而有魅力的艺术,一但爱上,便是一生的情缘,古琴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今人不能总是匍匐在古人的脚下,拘泥不前,学无止径,路漫漫,任重道远”。谈起初回北方传承创业之初的经历,他经常一笑而过:那都是人生的历练与经验吧!自古“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毕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那种艰辛、压力或许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今年清明月,他带入门弟子重回扩别数年的古城扬州。与同门师兄们一起祭慰恩师。在梅老的墓前,张金桥先生久久的沉默、肃立,没有人能猜到,他在与师父隔空交流些什么,也或许只有梅大师才能理解一代琴人经历的苦、辣、酸、甜、咸的五味杂尘的人生。

为了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古琴、爱上古琴,改变古琴在大众心里的“高冷孤傲”的理解,近年张金桥先生又潜心研究,把现代的新曲谱成古琴曲 ,制琴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做出更适合北方气候的古琴,深受广大琴人的敬佩。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所谓幸福就是灵魂的成就。张金桥先生无疑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份坚定的信念,让他的灵魂自由的飞翔,让他的心灵恣意的舞蹈。张金桥先生是一个深情的人,对于古琴文化的深情,对于事业的深情,对于生活的深情。张金桥先生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真正有才情的艺术家,他在俗世里,却在烟火外。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