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孝和顺有多远 文/常英华

添加时间:2023-10-19 09:48:05

孝和顺有多远


/常英华


凤凰新闻社


OIP-C.jpg

 

古语讲:百善孝为先。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感人的孝道故事至今闪烁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环。然而“孝”和“顺”又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孝”指孝敬、恭敬,而”则是顺从、服从的意思。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是既要孝敬,又要服从,二者之间究竟有多远?其实就是面子和里子的距离,标和本的距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子女忙于生计和事业,失去了对父母的陪伴。于是我们便能看到那些很舍得为父母花钱的子女,每年都在有限的那么几天里,大包小包一应俱全,平时寄钱寄物保障父母衣食无忧。表面上看,今天的老年人光鲜者不在少数,仿佛确实不再需要子女的陪伴,然而情况并非全部如此,中国父母操劳了一辈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大部分都是孩子——膝下承欢、儿孙满堂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归属感。

城市里的老人们尚有阅历和经验,能够学习,不至于落伍那么快速,但大多数农村老人在智能手机面前恐惧惘然,几乎让他们的正常出行都陷入桎梏之中。前不久,我们在网上看到某对老人因没有子女的陪伴去医院看病,在网上挂号及复杂的看病程序面前,茫然大哭,那个场景真令人心焦心碎。老人身体的老化、记忆力的衰退、精神上的孤独感,生活上的无助感,再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无法填补。更有甚的是,一些子女在老人生前并没有尽孝,却在老人过身后,大办丧仪。这种孝,都是面儿上的,换句话说,是为了让自己的缺席陪伴而心安,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孝道而心安。然而,至亲的陪伴,特别是子女的陪伴,依然是老年人心底最大的期望。真正的孝道,乃是知母亲之心、顺父母之心,尽最大力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他们从孩子的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教育成人、成家立业,再到不惑之年,甚至步入晚年,只要父母健在,不管你年纪有多大,他们就会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你。中国的父母看大了自己的孩子,又轮回着看大孙辈们,可谓耗尽一生,而他们又要求过子女做什么呢?唯一的希望就是你过得好。世上唯一不求回报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啊。

令我至今最心疼的一幕就是父亲去世:那时我尚在青少年时期,父亲脑干出血,只有我一人在家送他去医院,父亲在路上疼痛哀嚎,我抱着他的头吓得大哭不已。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吓坏了小女儿,于是强忍着剧痛,用牙齿紧咬着下唇,双手紧抓着车扶手,尽量不让自己发出声音。快到医院时,他的嘴唇咬破了,双手爆出了青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孩子,不要怕,你长大了要坚强……爸爸不行了,你要照顾好妈妈……我的枕头里面有个存折,留着给你当嫁妆吧,不要嫌少……”我的父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还未成家的孩子!从那一刻起,我亲身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楚和遗憾,这是时间无法冲淡的印记。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孝顺父母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上罕有能陪你走完一生一世的父母。不要等到父母的年华老去,真正失去的那天,我们才明白,这个世上再也没有父母,那个无条件疼你爱你的人,没有了。到那个时候,钱赚再多、事业再成功又有何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多久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了?我们的孝离顺还有多远?父母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因为他们永远只会付出,这需要我们自己用良心测量。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