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脱贫的好带头人 ——记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老促会副会长 金春燮

添加时间:2017-10-27 10:16:49


金春燮: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老区脱贫的好带头人

——记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老促会副会长 金春燮


来源:红色思源网

1.jpg

金春燮向参观者讲述抗联英雄事迹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朝鲜族老人,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弘扬抗联精神,传递红色基因,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助推汪清县革命老区建设加快发展,展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和老区工作者的风采。他就是2005年从汪清县委副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根据县委的安排,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15年担任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金春燮。

一、红色基因是老区人民的历史财富

吉林延边汪清是革命老区,是抗战时期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东满地区党的领导核心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和王德林、魏拯民、周保中、陈翰章、李延禄等著名抗日名将都曾在这里参加和领导抗日斗争,留下了珍贵的革命遗址。目前,汪清共有282处革命遗址,其中177处是抗战时期的革命遗址。侵华日军在汪清县制造了19次惨案,抗日军民与侵华日军进行了105次战斗,涌现出603名革命英烈。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是杰出的抗日英烈,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上海沪中区委、河南省委、天津市委和大连市委书记。1931年11月,他奉命来到东满地区担任特委书记,领导东满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至1933年2月,党员人数发展到1200多人,占当时东北党员总数的一半。 1934年3月21日,童长荣在东光镇庙沟村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12岁的抗日英雄少年金锦女为了保守抗联机密,被日军活活打死;英雄母亲姜春花,面临日军讨伐队,为不暴露抗日军民的目标,用乳头紧紧堵住怀里哭闹孩子的嘴,致使一岁半的女儿窒息死亡。

一想到英雄的壮举,金春燮就激动不已。他立下誓言:一定要为他们树碑立传,让后人世世代代记住他们。因为在他看来,纪念碑不是普通的建筑物,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向我们传递着抗日英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承载着红色基因,是老区人民的历史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二、下大力挖掘保护革命遗址,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子孙后代铭记历史。这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老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金春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传递红色基因,金春燮从挖掘和保护抗战遗址入手,筹集资金,找老部下、老同事、民企老板“化缘”,动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捐款。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4万多块钱全部捐献出来。十多年来,金春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带领大家复建了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相继建立了86座抗战烈士和重大历史事件遗址纪念碑。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扩大宣传范围,金春燮克服各种困难,学习操作电脑,开通了吉林省第一家县级“汪清英烈网”,点击量逐年提高,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友浏览。一位民间收藏家看到“汪清英烈网”后,他把收藏的200多件价值上百万的侵华日军遗物交给金春燮,要让这些侵华物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金春燮利用这些文物筹建了“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参观者累计上万人次。

为使青少年更好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金春燮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强革命遗址遗迹恢复建设的建议。在县老促会和党委组织部门的倡导下,协助县委制定了《中共汪清县委关于党建促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县里投入3500万元,建设4800平方米的汪清县东满抗战历史纪念馆,投入95万元分别在3个老区乡镇建设侵华日军罪证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抗联女战士金伯文故居。投入36万元,在红色教育沿线公路边立“汪清抗日烽火、燎原东满大地,“抗联精神、薪火相传”等宣传标语牌。用英烈的名字分别命名街道、学校等,如长荣街道、长荣小学、金相和少先队等。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自为汪清抗战纪念场馆题词:“长荣广场”和“东满抗战历史纪念馆”。投入15万元修缮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内抗联密营、英雄雕像、抗日井等。目前县内有两条红色教育线路,各乡镇都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爱国主义基地”和“全省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自省内外的参观者8万多人。

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金春燮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编写了《汪清英烈传》《汪清红色记忆》《民族英雄童长荣》等一百多万字的革命传统教材,撰写了两万多字朝汉两种文字碑文,策划拍摄了《不朽的丰碑》《历史的呼唤》等6部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刻录光盘发放到全县各部门。还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530多万元,资助1700多名贫困学生,建立了4所留守儿童之家,让贫困的孩子有学上,让留守儿童有温暖。

三、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脱贫

革命老区往往是山区、贫困地区。汪清县是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之一,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辖8镇1乡,200个行政村,总人口23.5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4个,贫困户12430户,22759人。1993年列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2011年又被列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根据中央《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金春燮和老促会的同志们加大宣传力度,用老区精神激励扶贫第一线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激励老区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建设美好家园。同时,汪清老促会与延边州老促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延边州暨汪清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16——2018年精准扶贫试点工作规划》,延边州老促会和汪清县委、县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乡镇村屯视察老区精准扶贫工作,并对汪清老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阶段性要求,指导老区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在金春燮的倡导下,县老促会在革命遗址保护、烈士陵园维护和改造、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木耳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搞好扶贫项目规划和论证,向党委提出资金使用建议,得到了州、县领导的重视,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利用国家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560万元,其中用于汪清县精准扶贫试点300万,投入96万元用于天桥岭镇、春阳镇建设灭菌房、吊袋木耳大棚、生产用水井等,同时改善了木耳基地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木耳种植业户的实际困难。天桥岭镇口山村仅在2015年基地栽培量就达到600万袋,产量达到55万斤,产值实现1650万元,口山村已经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的5000万袋的木耳产业经济带,辐射和带动了全镇木耳产业1.2亿袋的产业规模,得到延边州老促会的充分肯定。2015年7月,全州老促会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汪清召开,总结推广了汪清经验。

2016年,为4个乡镇10个村的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扶贫资金200万元,重点扶持木耳种植、养牛、养羊等特色种养殖产业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汪清是木耳大县,种植木耳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经过实地调研后,建议加大木耳产业扶持力度。延边州老促会和汪清县委将天桥岭镇和春阳镇确定为木耳产业示范基地和精准产业扶贫重点支持项目。2016年,全县木耳栽培量达6亿袋,产量4.5万吨,实现纯收入约1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000元,全县脱贫人口6942人,其中依托木耳产业脱贫2776人,占脱贫人口的40%,进一步加快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中国老促会执行会长石宝华、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广文,副秘书长徐强国曾经先后到汪清调研,对州暨汪清县老促会精准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金春燮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将老区精神中积淀的红色基因化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7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军区授予金春燮“弘扬抗战精神的楷模”荣誉称号,并被评为“第五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5年度人物”;在全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金春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10月9日,金春燮在由全国扶贫日组委会主办、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承办的“老区精神与脱贫攻坚论坛”上介绍了弘扬抗联精神,传递红色基因,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助推汪清县革命老区建设加快发展的先进事迹,受到与会者称赞。面对荣誉和赞扬,金春燮说:“为党和人民奉献余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将倍加珍惜荣誉,继续坚持传递红色基因,为老区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夺取老区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做出新贡献。”


凤凰新闻社【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