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带您走出超声误区

添加时间:2018-04-10 08:45:21


带您走出超声误区


凤凰新闻社【医学记者 赵倩楠】


1.jpg

对于很多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在不了解B超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误区。

误区一:超声有辐射,少照为好。

有些人认为超声就如同放射一样,探头在身体上扫射,必定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其实不然,其原理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HZ)。它利用的是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研究声波在人体组织器官传播中的声学特性,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大量数据。所以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无痛苦、可多次重复、能及时获得结论。

误区二:超声应用广泛,无所不能有些人来院就医后,得知超声检查无辐射,对人身体没有伤害。每次在B超检查中会频繁问大夫能不能把胃、肠也超一下之类的问题。目前超声包括腹部、心脏、妇产、浅表脏器和介入学组。其中浅表脏器可以做包括乳腺、甲状腺、血管、肌骨、神经、眼、淋巴结和男性外生殖器等。而像之前提到的胃肠部位,分布在人体的脏器内,在超声诊断中还不多见,主要建议患者做肠镜胃镜更直观清楚效果明显。

误区三:检查涂的“耦合剂”,对人体有伤害

B超时,每次大夫都会给病人在检查部位涂上一种水性的淡蓝色透明的凝胶,很多人对于这个黏黏糊糊的东西涂抹在身上很反感有情绪,身体上的各种不配合造成医生烦恼。很多人不解这种凝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对皮肤有伤害吗?

在探头与皮肤之间涂抹的叫超声耦合剂,是超声检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材料,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它会充填皮肤表面的微小空隙,不使这些空隙间的微量空气影响超声的穿透,其次是通过耦合剂的“过渡”作用,使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减小。现在医院里用的试剂透声良好,既不损坏探头也不刺激皮肤。因为它是水性且可生物降解,检查后容易清洗干净。换句话理解我们的声音需要空气作为介质才能传播听得到,在真空里是无法接收信号。而耦合剂就是一种介质没有它的帮忙,在超声诊断中无法得到影像。

误区四:脂肪肝不能消失

脂肪肝主要是正常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引起的可逆性改变。长期的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肥胖病、内分泌失常、糖尿病、酒精中毒性肝病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均可引起脂肪肝。早期的脂肪肝为可逆行,合理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误区五:弥漫性脂肪肝和非均匀性脂肪肝是一回事

弥漫性脂肪肝特点是脂肪肝的分布为弥漫性的,肝脏左右叶呈弥漫性、密集的细小点状回声分布。常见的轻度弥漫性脂肪肝在超声所见为肝实质回声密集增强。而非均匀性脂肪肝从字面可以理解为脂肪的分布是呈不规则分布,脂肪沉着区与非沉着部分复杂交错。二者是两个概念需要区分。

误区六:老年人查颈部血管谈斑色变

一天的门诊下来有一半患者都是做血管超声这项检查,老年人居多,这项检查很受老年人的青睐。但检查后的结果却让很多老人不解,十分纠结。

报告结果会经常出现颈动脉内中膜粗糙(内中膜增厚)或斑块的字眼。其实早期的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会有少量类脂质沉积于内膜,形成脂肪条带呈线状弱回声,贴附在内膜上形成内膜增厚,这时还没形成斑块,只是有动脉硬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会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有人说软斑不好容易引起狭窄闭塞,硬斑好稳定不会移动。所谓软斑,其斑块形态多不规则,突出于官腔,内部结构呈弱或等回声者为软斑。而硬斑的斑块呈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对于斑块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1.0mm,报告会报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则定义为斑块)老年人查出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就出现紧张情绪,实际上有些是老年性所致,这好比用久的水管会生锈是同一个道理。在初步检查后可以通过咨询临床医生判断结果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误区七:肝血管瘤是癌

提倡国家65岁老年体检以来,有些老年人长期不做体检,第一次体检看到报告上写着肝血管瘤时,以为是自己得了癌症,吓得不行。其实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70%,其发病率为0.32%-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肝右叶,以单发为多,小者直径小于5mm,大者可达10cm以上。多数肝血管瘤病例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血管瘤生长速度一般极为缓慢,用超声随访测量,肿瘤尺寸可数年不变,然而极少数增长较快出现新病灶后又趋于稳定。所以第一次检查出的患者,不必惊慌,去三甲医院进行CT检查,如果定性是肝血管瘤,则每年定期体检观察即可。

健康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储备一些必要医学常识,从而避免无知带来的烦恼


凤凰新闻社【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