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小小说】甄贾夫妻交响乐(吴国新)

添加时间:2022-07-29 12:16:33

【小小说】

甄贾夫妻交响乐

 

吴国新

 

图片1.png

自从2016年冬一个“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的大风雪天,我第一次来到大寨入住“铁姑娘客栈”,至今七个年头里,我已第八次来到大寨,第八次入住这个客栈了……

客栈老板姓贾,老板娘姓甄,初次相见,当互问姓甚名谁时,这对真(甄)假(贾)夫妻组成的独特姓氏家庭,真的有点让我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贾老板的母亲是当年在郭凤莲队长带领下的二十三名“铁姑娘”队员之一,尽管她今年已七十七岁年纪了,但看上去身体很健康。在一起吃饭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甄老板娘与婆婆关系十分融洽,孝顺、贤惠,相互间问长问短,分外亲热……

郭凤莲书记的家就在客栈后面的那个“农家小院子”里面,与邻居村民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

有一次,我与朋友开车一早从诸暨老家出发去大寨,一千四百公里的路程,到晚上九点多才到达,而郭书记竟做好“大寨八宝糥米饭”等着给我们接风,感动之余,非常过意不去。

每次到大寨,必先上虎头山永贵大叔墓前,给他点上三支香烟,代替三支清香,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然后鞠躬、鞠躬、再鞠躬。









贾老板多次陪我参观虎头山景区,因此,我对山上的每一个景点,都了如指掌。在虎头山的梯田里,随便抓起一把土来,只要轻轻一捏,仿佛就能挤出当年大寨人的汗水来。

在大寨村里,我几乎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在火车厢式的几排窑洞前,我的脑海里又像放电影一样看到了当年“白天治坡,晚上治窝”的奋战场面

记得是第二次到大寨的那天,一个盛夏季节,贾老板陪着我又到虎头山转了一圈,然后到“狼窝掌”旁边的窑洞“农家乐”,这也是“铁姑娘”的子女们开的。

窑洞里面很里凉爽。贾老板点了好多特色菜,并特别点了一瓶“大寨高粱酒”。

当贾老板帮我撕开卫生餐具,拿出里面的二两玻璃小酒杯,准备往杯里倒酒时,我见状忙说:“贾老板啊!这二两小杯喝酒倒酒也太麻烦了!我们干脆换成大碗,一瓶酒我们俩平均喝,这样可以省去许多脚手,你看好吗?”贾老板一呆,满脸疑惑地看着我问道:“吴大哥啊!这可是俺们大寨度数最高也就是最好的酒,五十三度呢?听说您们浙江人只喝红酒、黄酒、啤酒的,这样的高度酒您喝半斤能行吗?”我故作不悦逗他道:“开得起饭店不怕大肚汉,请得起客人何吝酒水贵。我们老家的同山烧、斯宅烧都六十多度呢!我们从来不喝低度烧酒的。”贾老板一听我这么说,忙不迭声地附和着说“好!好!好!”于是,两个大碗里各均匀地倒了半瓶酒,就开喝了。

我俩一边喝,一边聊,从贾进才、陈永贵、郭凤莲,聊到大寨的前世今生……

午后的骄阳渐渐地滑落到了虎头山的背面,把虎头山的倩影投射在“窑洞农家乐”的院中、“狼窝掌”的梯田里、大寨村的村落里,天惭惭地拉上了淡淡的夜幕。

司机在提醒我们:“天快黑了!一人半斤酒喝半天,也算不了“梁山好汉”的?”

我们遂起身告辞,醉眼朦胧地回到了客栈。

甄老板娘在自家客厅的茶几上早已放上了大寨特色的美味佳肴,旁边放着一瓶与中午一模一样的“大寨高粱酒”。

贾老板拿起酒瓶问我道:“吴大哥,咱们晚上还继续喝吗?”“那当然!我们老家规矩是:上顿酒喝多了,下顿必须接着喝,这叫‘还头酒’;东北人叫‘透一透酒”,如不这样的话,以后就慢慢对酒不感兴趣了,喝惯酒的人,对酒没兴趣,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贾老板一听我这么说,又忙不迭声赞同说:“对!对!对!吴大哥说得有道理,咱俩又一个人平均半瓶,用大碗喝!”“这就对了!”我俩又喝开了。

酒到酣处,贾老板说:“吴大哥啊!咱们以后兄弟、兄妹相称好吗?您别再叫俺们夫妻俩贾老板、甄老板娘了!就叫贾老弟、甄老妹就行。欢迎大哥以后带大嫂、带儿女们、带朋友们多来大寨、常来大寨!大寨永远欢迎您们!”我说:“贾老弟、甄老妹,我们千言万语杯中酒,啥都不说了,干杯吧!”

大寨,是一个去了还想去,去了就不想回来的一个地方。在我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大寨,真还没有一个风景区能让我去参观、游览、学习、感悟八次的地方。

大寨,没有奇山异水的旖旎风光、也没有高楼大厦下的车水马龙、更没有脍炙人口的山珍海味;她有的只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虎头山及山上的梯田和山下的窑洞;还有热情真诚的贾老弟、甄老妹和大寨村民;更还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