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中国著名书画家周国兵的艺术人生

添加时间:2017-04-01 11:23:20

中国著名书画家周国兵的艺术人生


凤凰新闻社报道【记者 戴成明】


1.jpg


3.jpg


4.jpg


6.jpg


8.jpg


10.jpg


7.jpg


13.jpg


5.jpg

    徐悲鸿酷爱画马,齐白石擅长画虾,郑板桥醉心画竹,可见,丹青圣手都有怪癖。宁乡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继杨世焯、欧阳笃材之后,宁乡画坛从不寂寞,风生水起,周国兵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马。周国兵也爱画竹,虽不能与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相提并论,但他笔下的竹子植根于民间土壤,散发出特有的乡土气息。
谈及画竹,周国兵很有一番感慨:竹子是高风亮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这是对竹子最高的评价。当今社会,腐败横行,世风污浊,他希望世人都要学习竹子的风格,不失气节,保持君子风度,通过画竹,来寄托他的开阔情怀。
    周国兵属于大器晚成的那种,他的出名纯属偶然。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值林彪、四人帮祸国殃民,可谓生不逢时。小时候的周国兵十分内向,但是酷爱画画,没有老师教,只能靠自己琢磨,临摹连环画中的人物以及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画出来后,象模象样,还真是那么回事,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只是笔法显得粗糙,因为缺乏专业指导。这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有眼光的有见识的老人大为赞叹。
    为了画一尊菩萨,常跑到二十里开外的回龙山大殿里,认真细致地观察,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要到天擦黑才归家,割草喂牛的筐子还是空空的。父母认为他不务正业,为此,他的屁股经常遭殃。初中毕业后,他对画画的渴求更为强烈,后来机缘巧合,他决定学习雕刻,既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也多一门谋生的手艺,他这才正式拜师学艺。所谓师父,只不过比他早入门,也是“土八路”出身。白天细心观察师父的一刀一划,问这问那,晚上就在旧报纸上模仿练习。雕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仅靠师父的讲解是不够的。他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于是,他抱着大大小小的木头,一丝不苟地雕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他雕刻的木头堆了半间屋子。寺庙里面有不少塑像,雕刻工艺精良,这些工艺品就是无声的老师,他常去观摩那些石人、石狮、木偶等。没有艺术环境熏陶,没有名师辛勤指点,学海无涯苦作舟,曲径通幽,他就这么走上了他的艺术生涯。
    雕刻与绘画是一对亲兄弟,在学习雕刻的同时,周国兵一直没有放弃绘画,常常是自己先绘好图,再行雕刻,相得益彰。
    宁乡的圈子毕竟太小了,他不愿做井底之蛙。揣上多年来攒积下来的血汗钱,背上简朴的行囊,他走南闯北,拜访名山大川,与能工巧匠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并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组织的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
    功夫不负苦心人,随着雕刻绘画艺术的提升,周国兵于2000年顺利加入了长沙市美协,作品先后荣获湖南省美协展奖、长沙市老干部书画作品展一等奖。
    “我喜欢画这些有灵性的东西,自然万物,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山一石,都是具有灵性的。灵性其实是种无声的语言,画家在自然生活中通过观察去体会、感悟这种灵性,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再用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展现给大家。我的作品从画法上以大写意为主,在笔墨上追求清新明快,简洁生动,厚重朴实,活脱自然。”周国兵说。
    近年来,周国兵有了转向,迷上了收藏。他见多识广,把玩过不少古董奇物,具有相当的鉴赏能力,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在宁乡县城的古玩城,他择地而居,取名简朴居。他认为,雕刻市场目前比较迷茫,收藏的前景可观。他展示了三件最得意的收藏品:宋代苏东坡用过的砚台、乾隆时期仿明代官窑瓷、近代仿徐悲鸿八骏图。官窑瓷曾有人出了几十倍的高价,仿八骏图虽然是赝品,但是仿者功底非同一般。周国兵说,收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不会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孤注一掷,更不会不懂又不愿学习,却异想天开想发大财。一旦心态调整好了,就会契合收藏的规律和特点。在他的收藏室,还有一些上世纪曾经用过的农具、用具、生活用品等。周国兵说这些都是他曾经使用过的东西,现在将其收藏下来,是想要让现在的人看到自己那一代的影子,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并不起眼的物品将会变得很珍贵。    
    周国兵透露了他创办简朴居的目的:宁乡是一个文明古县,黄材和老粮仓的青铜器、流沙河的花鼓戏、沩山根雕、灰汤杂技都享有盛名,而时代的交替,社会的巨变,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如果不能有效地传承就会成为一个不可解开的死结。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让现代青年和下一代人充分认识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价值,更好地去传承和沿袭。
周国兵虽然称不上某方面的专家,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一定会在楚沩的天空有一次漂亮的展翅。


凤凰新闻社【责任编辑 r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