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

文章标题:一个被传承的始终话题之新释 画家周志清的砖刻拓印版画赏(于广胜)

添加时间:2023-12-11 09:27:45

一个被传承的始终话题之新释

画家周志清的砖刻拓印版画赏析


于广胜


 凤凰新闻社讯


图片1(1).png

画家周志清先生近照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运用拓印技艺进行版画藏书票的,创作领域进行研究探讨和批评赏析。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利用拓印形式通过特定材料、内容进行艺术创作,体现传承传统与创新的作品,通过赏析与批评在实际评判中发掘其文化价值,为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发展模式,给与确定和弘扬。从而进一步探索适应时代与民众的新形态,促进其去奔赴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砖刻拓印版画;非遗传承;批评赏析。

 

    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是发源于中国的非遗技艺,有鲜明的民族符号和语言特点,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趋成熟与完善而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用拓印方法制作成版画传递出传统与时代共同意境下独有的审美特色。呈现的视觉样式和图画形态,使人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对于拓印这种艺术形式的新的认识。纵观国内外浩瀚的艺术海洋,画家周志清先生的砖刻拓印版画似一叶孤舟在独自摇曳,即使在版画范畴中也是勉强搭车而被边缘,虽然政府给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誉,但我觉得在绘画艺术范畴中也应该有其相当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视觉领域会有更广泛的需求,希望砖刻拓印版画这种艺术形式能融入民众的视觉领域与生活。

 

    画家周志清先生说:“我的砖刻拓印版画不是创新,只是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和继承,是企望将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赋予其别样的生命力”。


图片1(2).png

 

《玄武魂》


图片1(3).png 

 

    画家周志清先生的砖刻拓印版画是在完成体现对物体表面肌理复制的拓片技法后又强调了版画的效果,运用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变化,使之具有了新的属性与形式样貌以及审美感受,在拓印技艺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元素。砖刻拓印版画用砖这个特定材料刻版,用各种水质颜料及彩铅、油画棒等施拓,在工具材料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在传统拓印技术的基础上挖掘、创新,使这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画家周志清先生从传统中走过来,在美术学院受到过许多老艺术家的教导与熏陶他很敬畏传统,加之他爱读书,好思考,滋养了很多修为,多年的历练和眼界,加上书法、篆刻、绘画等一手很好的传统功夫,再从中悟出自己的认识,演化为自家的特色;砖刻拓印版画就成为他自我表现的独到的形式。

    我们读画家周志清先生的画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景象非常直截了当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

    《青龙赞》、《玄武魂》两幅画就是传统与现代融合成功的作品。首先,在古典题材中进行了时代的新释,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了新意。构图上采取中心放射的构成方式使这个庄重的主题更加突出,然后以清丽的色彩使画面秀润脱俗,在画面的黑白灰关系,点线面的整合以及刀痕、版痕、印痕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拓印的特征,又强烈、明快,高度概括地表现了现代版画的特征和沉郁、古拙、质朴、苍劲的古典风韵。这些精心的设计与制作不但让人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主旨,还给读者提供了相当的审美欣赏空间。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老的内容与时代的融合,从而启迪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并促动我们对当下的思考。


图片1(4).png

 

    《逐日》这件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从整体看似一个 大印章,构图颇具构成意味。画家选择了角度对比、色彩对比等方法,以一条对角斜线和红蓝两个颜色划分出两个空间,然后以诙谐的表现笔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两个主人公及他们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用艺术的手法使这个悲怆的壮举也能显现出轻松与自然。画面设色十分讲究,鲜艳的红色和蓝色与浓淡相宜的墨色搭配,相得益彰,艳而不俗不侉,强烈而不失典雅。生动且具有张力的形象令人一睹而难以忘怀。人物下方的空白处,巧妙地安排了一套错落有致的篆字,给画面增添了色彩和线条,丰富了画面,打破了画面的简单与沉闷,还起到了诠释主题的作用。

     

图片1(5).png

 

《农人》


图片1(6).png

 

《渔工》

 

    画家周志清先生出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塘沽,从小接触大海和生活在船上的打鱼人,周志清先生下过乡,务过农,了解务农的人《渔工》、《农人》两件作品便是在这些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是砖刻拓印版画里面现代题材的佳作。作品采用横幅构图,使用高远透视法,人物形象为意象造型。每幅画用八块砖组合拓印,画面虽为单色但在黑白构成上十分讲究,黑白灰的对比和疏密的措置,都做了精心的设计。看似的空白处都刻满了小字使画面更加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刻制大刀阔斧,凿痕累累,气势恢宏。一幅画浓缩了“渔工”和“农人”按部就班地各自做着自己日常的事情,艺术地概括了他们的生活,让读者通过画面和形象去体验分享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作者以诚恳的心态以自己的才情技艺,画出了自己的心境,寄情抒怀达到了触物寓情的效果。


图片1(7).png

 

《佛光照楷模》1

 

图片1(8).png


《佛光照楷模》2


图片1(9).png

 

《归汉》


图片1(10).png

 

《门神》


图片1(11).png

 

《岁月无痕》

 

把书法、篆刻、绘画完美地统一在每一个画面上,这是来自中国画诗书画印完美统一的理念,这也是高且难的要求。画家周志清先生选择了这个创作方式,在他的砖刻拓印版画中进行实践并用他的作品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以上我们看到的画都突出了这一特点。对书法的表现不拘于真草隶篆,需要对书法的审美学识和表现能力,字以背景形式存在于画面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既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还增加了新的审美取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探索的代价是要对书法艺术的全面学习并练就一手好的表现能力,才能一丝不苟地书写和镌刻每一个小字,其艰辛与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1(12).png

 

《明月清泉》


图片1(13).png

 

《春》


图片1(14).png

 

《夏》

 

图片1(15).png

 

《秋》


图片1(16).png

 

《冬》


图片1(17).png

 

《翠竹》


图片1(18).png

 

《葵花》


图片1(19).png

 

《走向新时代》

 

    画家周志清先生说:“前人的拓印作品没有突出颜色,我不认为这是他们的缺欠,因为前人不会不比我们聪明,只是人家不喜欢,是时代审美取向决定的。现在我们用色彩表现也是时代审美的需要,为了融入人民群众的视觉领域与生活。”

    传统的拓印作品是以黑白的为画家周志清先生的砖刻拓印版画设计了一些颜色从而体现版画的效果。他强调:“我们做的是拓印版画,虽然是用拓印的方法但还是区别于拓片”这个观点突破了单纯的拓印,这就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尝试,如除了用水质颜料做拓印版画还可以用非水质颜料制作。用彩色铅笔拓印是受儿童时铅笔磨钢镚子游戏的启发,《走向新时代》这幅画就是彩色铅笔拓印,通过试验取得了成功。前面这几幅色彩耀眼夺目的画是油画棒拓印的效果。这几幅画在表现形式、方法上做了一些探索,它们通俗,有较好的装饰性,不失为雅俗共赏的佳作










 

    欣赏了画家周志清先生的砖刻拓印版画、藏书票作品颇有感慨,敬佩先生在这个艰辛孤独的领域独自耕耘了几十年,为我们创作了那么多的精品佳作。与此同时我有几个方面的思考,现在我们所认知的中国画就是宣纸、毛笔所绘制的画,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中还有壁画、拓片等形式所以,画家周志清先生的画从传统角度更严格地看应该属于中国画范畴,这就要求挖掘传统还需要更深更广。古往今来传统宝库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信手拈来就能给今人以启迪。所以,我们希望画家周志清先生在采用传统形象符号方面还可以更大胆一些。此外,由于材料的局限,先生的创作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随着表现能力的提高,问题可以解决一些。但现在出现的前期作品难以超越的现象,说明作品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程度也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殊不知局限性越大反而开辟的空间越大,局限的难度其实也是制高点,高处虽不胜寒,但却是独领风骚的开发领地,感觉画家先生的新作似在这些方面有所意识和思考,盼望着先生能尽快地破茧而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画家周志清简介

1952年出生,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学士学位。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会员。

1990年开始主攻砖刻拓印版画,坚持三十多年,创作了大量砖刻拓印版画作品,砖刻拓印版画用篆刻方法刻制,讲究冲、切刀法,用宣纸拓印,刀痕、砖痕都能清晰体现,可以一版多色,常用书法文字做背景和衬托,集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手拓时灌注了情感,别有一番韵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995砖刻拓印版画《渔工》获第五届全国工业版展铜奖;

1997年砖刻拓印版画《明天是个好天气》获第七届全国工业版展铜奖;

2002年砖刻拓印版画《玄武魂》入选紀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

2010年该作品参加上海世博会展出;

2004年砖刻拓印版画《神州的火》获全国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铜奖;

2004年由国際文化出版社出版《周志清绘画作品集》;

2008年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周志清拓印印版画集》;

2012年成功举办“甲子春晖周志清版画作品展”;

2021年砖刻拓印版画批准为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责任编辑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