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杂技:中国艺术的璀璨明珠
——吴桥杂技大世界探访
【田长友 李丽新 刘晓燕】
2020年7月11日,我社记者结束了对山东德州恒诺商贸有限公司的采访,然后又饶有兴致地来到了河北省吴桥县,对吴桥杂技大世界,进行了走访。
记者一行来到杂技大世界办公大楼,受到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众所周知,吴桥作为我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1954年吴桥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杂技之乡’。”在吴桥有句名谚:“‘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生动反映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记者了解到:吴桥作为一个仅有30万人的小县,有近10%的人从事杂技旅游或与其相关的产业,有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吴桥杂技大世界及百余家杂技团体(杂技学校、杂技专业村)。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的艺术盛会,已成为世界三大杂技赛场之一。
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共有江湖文化城、魔术剧场、红牡丹剧场、鬼手剧场、滑稽动物园、马戏游乐园等八大景点。由于受疫情影响,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目前只开放了江湖文化城、鬼手演艺广场及新业态等室外演艺景点。
记者还了解到,景区受新冠疫情影响,停业期间,吴桥杂技大世界坚持“停业不停歇”,结合全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思路,公司坚持提质扩容“练内功”,不断创新景区旅游业态,打造了“参与+体验+演艺”的运营模式,恢复开园以来,深得广大游客的青睐。
一是在景区南大门东、西两侧,打造复原了“吕家班”、“赵家茶棚”两处演艺景点。
二是以新故事、新文化、新内涵的运营思路,以孙福友女儿香头为原型、加以现代化魔术表演,创建网红打卡地。截止目前,关注浏览量达到33.4万人;对江湖文化城景点11个摊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氛围包装和演艺节目的推陈出新,全新推出了“开城仪式”、“三不管”演艺广场、“马留台”、“大福地”、“运河人家”、“彭家院”、“国术团”、“香头迎亲”等演出场景。
三是南文化街以吴桥“九月庙会”为原形,以运河文化为背景,推出了数来宝、舞狮、高跷等传统非遗节目,再现了大运河畔吴桥“九月庙会”杂技百戏轮翻上演的盛景和热闹氛围。
四是红牡丹剧场加大高端节目编创力度,以“四人绸吊”、“集体车技”、“集体空竹”、“秋千座椅”、“双地圈”、“生命轮”、“软钢丝”等一批高难度新节目为代表的主题杂技秀已具备演出条件。
历经多年的发展,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满足所有对杂技有着深厚兴趣的人们的代号。无论是你是旅游,还是探寻,亦或是休闲、娱乐和度假,都能在这里得到你想要的。为了让这座文化遗产大观园绽放她独用的魅力,多年来,景区一直致力于节目改造、环境升级和配套设施建设,谋求更长足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记者进入表演场地,首先被走钢丝的小伙子的精彩表演给迷住了。光是在在钢丝上掌握平衡,就非常困难,不是一般功夫所能为的。但是这位小伙子,不仅能在钢丝上行走自如,还不时地在晃动的钢丝上,做令人胆战心惊的各种惊险动作。
他一会儿行走,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在钢丝上耍套圈绝技,还在钢丝上架了一个前后只有两条腿的凳子,坐在上面。小伙子的精彩表演,不仅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还博得了观众阵阵激烈的掌声。
我们边走边看,还不时地了解杂技大世界衍生过程、精彩和优秀的表演项目。接下来我们来到鬼手演艺广场,亲眼目睹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传承人“鬼手”——王保合师傅的精彩表演。
王保合师傅今年71岁,出身杂技世家。他6岁学艺,8岁便登台演出。其祖父王玉林,就是老北京著名八大怪之一——缷(xiè)锁大王。王保合师傅是全国著名民间表演艺术家,多次代表我国出访香港、台湾、韩国、美国……他的精彩表演,深受国外友人的好评和称赞。他的古彩戏法“三仙归洞”,变化莫测,出神入化。“鬼手”王保合向众游客调侃:“其实啊,魔术都是骗人的,既没有神也没有鬼,没有的东西,绝对变不出来,关键在于手法技巧和速度!”
记者又在导游小姐的陪同下,又相继游览了几个正在表演的杂技表演项目。特别是杂技小院表演的口中吐火、国术团表演的飞刀和脚蹬大缸、彭家班表演的转枪等令记者赏心悦目,饶有余兴……
通过此次走访,记者不仅领略了吴桥杂技艺术的无穷魅力,更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有了更新的认识。
祝吴桥杂技艺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让全球人民领略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彩!
责任编辑 檄文